有时候感觉我们似乎生活在惊恐之中。不知何时,你的手机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请问有投资意向吗?”
“理财推荐”、“房屋中介”、“移民指南”——银行、保险、医院、电信、快递、网站……个个逼你资讯,个个泄你私密,究竟是谁把我们出卖的?
源头:公家“内鬼”
号称“江南第一探”的私家侦探韩冰说,如果公安、卫生、教育、房管、车管银行、通信、保险等商业服务机构内部没有“内鬼”,私家侦探们纵有再大能耐,要拿到公民的相关核心信息“几乎是天方夜谭”。
韩冰揭露,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分为三个环节,源头往往便是上述一些单位,“某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凭职务便利,接触甚至掌管公民个人信息,成为倒卖个人信息的供应源头”。
中间商活跃在网络上,尤其是QQ群里,在相关的群里,按照宾馆入住信息、航班、房产、车辆、企业登记、通信以及手机定位等各类信息,供应商分门别类,只要花钱,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信息。比如手机定位根据服务商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售价,一般移动公司的号码需要1000多元,而联通的号码只要400元。
针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今年4月20日,经过4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公安部部署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统一行动,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
在这次行动中,警方发现,泄露个人信息的源头确实多是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内鬼”。公安机关将这类犯罪分为源头、数据平台、非法调查类公司三个层次——首先,一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中有机会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是泄露信息的“源头”;其次,直接从“源头”获取信息的“中间商”,在向各地批发、零售信息的同时,相互不断买入新的信息,掌握着海量数据,构成兜售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最后,有需求的客户,如非法调查、讨债公司,购买信息后,从事非法讨债、诈骗和敲诈勒索等下游违法犯罪活动,构成第三层次。
警方抓获了网名为“黑土草莓”的湖北省某市水利设计院驻鹰潭的工作人员,顺藤摸瓜,发现涉案人员多达上千人。从2010年起,“黑土草莓”的每笔交易都做了详尽的记录,他出售的信息中超过四分之三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的,还包括公司、银行、民航、医院等单位。而购买这些信息的则包括律师、调查公司、追债公司、婚姻调查公司等。“黑土草莓”的账目中显示,信息资料均被明码标价。例如:户籍资料100元/条,“上家”获利60元;车辆档案信息50元/条,“上家”获利20元;5年内的旅馆住宿记录100元/条,“上家”获利60元……收费较高的则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交易记录,如建行一年的流水交易记录出售900元/条,超过5页则每页多收100元,多一年则加600元。
2011年10月以来,“黑土草莓”月均获利在五六万元,一年的获利至少60万元。“上家”同样也是获利可观:账目显示仅一个月时间内,某“上家”与“黑土草莓”个人户籍信息交易量就达500条。即以40元/条计,也能获利2万元/月。
20年首次大整顿
来自公安部的消息是,非法调查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其中又以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
自4月20日,公安部统一行动,600多家私家侦探所被查封后,全国掀起了清查侦探公司的高潮,一批私家侦探因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被送审。
在上海,“私家侦探”朱某被上海嘉定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根据朱某的交代,为拓展业务范围,2009年夏天,加入了一个专门提供他人信息的QQ群,因此找到了做私家侦探的门道。
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朱某承接客户的秘密调查业务后,通过网友购买了数十次公民个人信息。经公安机关查实,其QQ聊天记录中出现的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资料属实。在仔细核对了QQ聊天记录后,检察官发现,仅10个月内,双方认可并进行费用结算的调查项目就达50余次,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家庭情况、旅宿记录、航班信息等,朱某靠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约6万元。
所有的这些消息,韩冰都极其关注,他一直期盼着对侦探行业进行整顿的这一天。在他看来,行业内的败类败坏了私家侦探的名声,也阻碍了私家侦探业的发展。
要抓就要抓源头
中国的侦探业20年来一直渴望合法化,最引人关注的一次“冲关”是在2006年,当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了信用管理培训项目“商账追收师”岗位培训、考核后,《全国统一职业岗位证书》颁发,全国首批108位“商账追收师”出炉。
这些参加培训的“商账追收师”主要就是各地的私家侦探,其中就有韩冰,他当时坦言,参加这个短短几日的培训,压根就没指望能学到什么技能,冲着就是这纸岗位证书,寄望能以此实现私家侦探合法化。
近年来,追债业务继续扩展,连银行、通信公司都雇佣追债公司追债,但韩冰却将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渐调整为只剩打假。“婚姻调查、追债难免要动用非法手段,那样没有出路。”韩冰透露,如今他逐渐解散了自己的侦探团队,手下目前只剩10多人。
韩冰说“侦探行业不能再继续靠走非法手段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老路子,必须改革。”他准备专职打假,并透露已经受聘于一些企业,“即便打假,也要依法行事,拿到证据后,由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执法”。
对于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倒卖,韩冰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只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能建立起足够的监督,查补漏洞,就可以解决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仅仅对员工进行教育,靠个人觉悟是绝对不行的。”
理应成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港湾的职能部门,屡屡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发源地确实发人深省。韩冰提醒:“信息管理必须专人负责,内部谁都可以进入信息库,这就是漏洞!”“侦探业在国外是合法的,赋予一定的侦查权,其实用好了可以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补充。”他呼吁国家正视侦探行业的存在,“要明确行业准入门槛,明确私人侦探行为的边界,加强监管”。
(摘自《新民周刊》 杨江/文201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