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谢玲生坐在人头攒动的教室里,认真做笔记,不时还拿起相机拍摄。在他的身边,是180余名来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农机大户。日前,一场有关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与机器操作的培训正在进行。
“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政策上,每次参加这样的培训都有所收获。”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南洋村农机大户谢玲生告诉笔者,他当了17年的农机手,田里实际操作的经验固然必不可少,但类似的实用人才培训班的开展,让他学到了很多农机理论知识,从而在农机的使用、维修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插秧机操作技术,完全是从头学起。
2005年,在200余亩试验田里,3台插秧机轰轰作响,拉开了嘉兴市水稻机插的序幕。今年,该市实现水稻机插面积24.3万亩,600余台插秧机被应用于该市粮食生产中。从单枪匹马的农机手,到拥有33名合作社社员、600千瓦农机总动力的合作社理事长,作为基层的一名老农机手,谢玲生见证并参与了该市水稻机械化插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总觉得我们技术上还不够到位,所以这次我把社里的几个技术骨干都叫过来参加培训,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提升。”谢玲生坦言,要扩大合作社水稻机插作业面积,有一批熟练的操作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嘉兴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计划到2016年实现水稻机插面积60万亩,按每台400亩机插面积计算,全市约需1500台插秧机,而技术人员短腿现象成为机插推广的阻力。因此,加大机插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既有技术又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农机实用人才,是当前农培工作的一大任务。
为此,嘉兴市大力拓展培训形式、内容和范围,从“普通”到“提升”,从“体力型”到“技能型”,从“数量型”到“质量型”,加快推进农机手培训转型升级,以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将普及性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多层次、多渠道创新培训内容。到目前,该市培训农机实用人才6000余人。
薛佳红 陈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