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肿瘤医院和浙江抗癌协会举行了第5届胃癌外科高峰论坛,会上,许多专家特别提到了高盐饮食及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不要吃得太咸。
我省胃癌发病率全国第六
在我国,胃癌是高发、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占恶性肿瘤发病的21.66%;每年有24.2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1.99%,死亡人数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2003-2007年全国胃癌发病率为33.14/10万,居各类癌症发病的第2位。而我省胃癌发病率为32.18/10万,在全国排名第6位,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省份。2010年,省肿瘤医院统计该年癌症患病人数的前10位排名,胃癌位居第3位。
盐的摄入量是建议量的一倍多
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程向东主任说,和我国大部分地区比起来,我省的胃癌发病率居国内前列,这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浙江人喜欢吃偏咸的东西,如杭州人喜欢吃的东坡肉、红烧鱼,宁波人喜欢吃的抱腌黄鱼,绍兴人喜欢吃的霉干菜,都是加了很多盐的菜。
据2010年浙江省疾控中心的调查,浙江居民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13.76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天摄入量为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浙江人每天吃的盐是建议量的一倍还要多。
资料显示,杭州的胃癌病人大多有口味偏咸、喜食烧烤煎炸食品和烫食、三餐不定时、吃饭速度快、饭后立即运动或劳动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去年,宁波慈溪市对199位新患胃癌的本地居民做了生活习惯排查,和健康人比起来,这些刚刚得了胃癌的人大多数喜欢吃咸虾蛄。慈溪市中医院董静波主任说,咸虾蛄是慈溪特有的一种海鲜制品,就像虾干一样,把新鲜的虾蛄用盐腌起来,放在常温下一两个月都不会坏,当地人拿来放汤甚至直接吃都有。咸虾蛄有些里面有螃蟹一样的膏,吃起来咸鲜嚼劲十足。“咸虾蛄之所以成为调查的众矢之的,可能是它由大量的盐腌制,大家在吃它的时候顺带吃进了大量的盐。”“其实,抱腌黄鱼、霉干菜都属于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还会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诱发胃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程向东说。
为什么高盐饮食可能引发胃癌
程向东说,胃癌的发生其实和胃部方面的疾病有很大的关系,得胃炎胃溃疡的人得胃癌的几率要比一般人大得多。据报道,慢性胃窦炎伴严重萎缩者,10年内得胃癌的风险在4%-30%,慢性胃体炎伴严重萎缩者为1%-9%,而正常胃黏膜者胃癌的发生率远远小于1%。“高盐饮食,食盐渗入,就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也就是胃炎和胃溃疡。”程向东说。
高盐食物还抑制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减少,胃黏膜就易受各种攻击因子攻击而损伤,发生胃部病变。
另外,高盐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会分解成硝酸盐,它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
幽门螺旋杆菌和高盐饮食共同作用更易导致胃癌
除了高盐饮食,程向东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要更加注意饮食起居。“现在的研究认为,从分子学上,幽门螺旋杆菌和高盐饮食是一对坏‘朋友’,碰在一起胃癌的发生率更高。”
幽门螺旋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细菌,中国大陆居民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52%,通过手、不洁食物就可以传染。在饭店里吃饭,如果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又没有用公用筷,另外的人就可能被传染。甚至,接吻也会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原,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有直接关系。
胃癌发生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正常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近年来的观点认为,胃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幽门螺旋杆菌的毒力因子可能在胃癌的初始发生,就是说最初破坏胃黏膜和导致黏膜炎性反应的关键是因为有了幽门螺旋杆菌。
2008年多个国家医学界共同提出的《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和高盐饮食可能协同参与导致胃癌。“原理很简单,高盐把胃黏膜‘融化’,帮助幽门螺旋杆菌找到更好的土壤‘繁殖’。”程向东说。
还有学者认为,盐可能改变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的表达,就是说一定程度上增加致病菌的毒性。
要检测自己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挺方便,到消化内科做个尿素呼气试验,不用插管,轻轻对着仪器吹一口气,就能查出是否带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时没有特别症状,但也可能引起反酸、烧心、胃痛和口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用针对性的抗菌药,根治的话得坚持用药,用用停停反而会造成耐药性,这样治起来就有难度了。如果有胃炎、胃溃疡的病人还是建议积极治疗,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疾病转化成胃癌。”程向东说。 王真 殳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