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教育部了解到,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为此,教育部于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为了实现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各省级工作部门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城市社区服务的就业新项目,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微企业、社会养老服务业、海外汉语教学等岗位就业。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对研究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高校要加快建立职业发展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要大力创造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通过开展现场招聘或者网络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提供就业信息的渠道与平台,为毕业生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开发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为他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现场,笔者了解到,一些应届大学生为自己没有经验,不符合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而苦恼。为此,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副主任谢瑗建议,可以通过搭建就业见习平台,认定一批就业见习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岗位见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求职能力。
谢瑗介绍说,围绕“落实政策促就业,强化服务促成功”这一主题,上周,全国各地有约3.2万家用人单位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提供就业岗位71.9万个。“我们要推动包括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在内的各项政策,加大工作力度,促使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帮助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于忠宁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