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11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的公告》,“临海市出口西兰花质量安全示范区”赫然在列,这是我省首个蔬菜类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农业是传统弱质产业,加上农民跟风种植带来的市场营销问题等原因,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产业出现了“短命化”倾向: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素有“中国西兰花之乡”美誉的临海市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延长产业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手段,克服了这一问题,西兰花产业连续20多年稳定发展,目前,该市西兰花种植面积为10万亩左右,产量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近日,临海西兰花早熟品种开始上市,在该市西兰花主产地上盘镇,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货车,将一颗颗翠绿的西兰花运往全国各大市场。据了解,目前每颗西兰花的收购价为1.3—1.6元,略高于福建、云南等地的价格。据临海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苏英京介绍,随着气温的下降,临海西兰花的品质和价格优势会逐步体现,到春节前后,将是临海西兰花独领风骚之时。
临海种植西兰花,已有20余年历史,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国际西兰花生产基地。
那么,在临海种植西兰花有什么优势呢?苏英京告诉记者,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水土资源条件,使临海成为了全国最适宜冬春季西兰花生产的区域。临海西兰花具有季节性、安全性、优质性、高产性、缓冲性5大自然优势,1月份上市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季节性优势突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由于天气寒冷,处于生长后期的西兰花基本没有病虫危害,无须施药,加上在生长前期普遍采用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较高;在适度低温条件下生长,花球紧实性好,颜色深绿,内在品质好,具有显著优质性;适度低温条件适宜迟熟高产品种生长,亩产量可达2吨,具有显著的高产、低成本优势;低温条件生长,植株在圃性好,产品采收期长,具有显著的上市缓冲性。“五大优势使临海西兰花具备了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化基本特征,及高附加值的经济特性。”苏英京表示,正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性,奠定了临海西兰花产业连续20多年健康发展的基础。
无惧壁垒,内外兼攻
其实,临海西兰花的市场销售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顺利。记者从临海市农业局了解到,临海西兰花的销售途径,主要经历了保鲜出口主导、保鲜速冻并重、内销市场主导三个阶段。
临海西兰花一开始就是个外向型产业,在产业略显规模之际,临海人就把销售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1999年,临海市天时农产品有限公司、丰达果蔬保鲜厂等四家西兰花保鲜企业率先在上盘镇投产,专业从事西兰花的种植与出口,2001—2002年度的西兰花出口量增长到了6000吨,占总生产规模的40%左右,欧洲各国与日本、韩国等国民众成了临海西兰花的重要客户群。尽管在2002年前后遭遇了贸易壁垒、农残风波等不利影响,凭着过硬的质量,临海西兰花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到2005年度,西兰花出口量达到了1.2万吨,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
随着出口量的增加,保鲜产品的保存时间有限、销售期限较短等不利因素逐渐显现。面对该市杜桥镇小田村农民潘小本等人尝试速冻初加工西兰花成功的利好消息,临海人迅速调整了产品销售结构,即从原来的保鲜出口为主,转向保鲜、速冻并重。据统计,在2005年到2007年间,临海市保鲜和速冻产品占了该市西兰花总产规模的60%左右。“在一个生产年度内,当产品紧缺、市场交易价格较高之际,就以保鲜产品的销售为主导,当产品宽余、市场交易价格较低时,就以速冻产品的销售为主导。”苏英京告诉记者,由于速冻产品的开发,从而延长了销售期。近年来,临海西兰花一直没出现过大规模滞销情况。
2008年,临海西兰花的销售方式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转折。随着国民收入的显著增加,西兰花这种营养丰富、兼有保健美容、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健康食品被国内消费者广泛接受,市场售价也是一路上涨。面对全面激活的国内市场,临海人开始把销售重点放在了国内市场。到目前,临海西兰花有60%左右是在国内市场消化,产品售价及农户利润均高于出口。
对此,临海市农业局局长陈宰金认为,良好的品质是西兰花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连战连捷的根本保证,而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销售方式则是临海西兰花销售市场得以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粮经轮作,花开不败
随着西兰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的矛盾会被激化;另外,长期种植西兰花的土地也出现了土壤板结等情况,怎么办?
其实,早在2009年,临海人就开始了新的探索。种植大户郭成根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那一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在自己承包的400多亩西兰花基地里种上了水稻,摸索水稻—西兰花的水旱轮作。“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西兰花,原本土地季节性抛荒的问题解决了,不仅提高了产出,还收获了惊喜。”郭成根说,一年下来,水稻加西兰花的平均亩产值有4700多元,除去各项成本,净收入可达2500元,更重要的是,多年种植西兰花,会造成土地板结,通过水旱轮作,大大改良了土壤,减少病虫害,像西兰花的黑斑病、黑腐病明显减少。
“西兰花—早稻轮作模式既巩固了优势产业,又发展了粮食生产,是一个完美的农作组合。”陈宰金介绍说,临海市通过加大政府补贴、实施农技推广基金会项目等手段,在大力推广水稻—西兰花轮作的基础上,还开始了第一年“冬西兰花—春西兰花—西瓜”、第二年“西兰花—早稻”的两年五茬轮作种植模式探索。目前,该市已有1万多亩西兰花基地采用了这些新型农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粮经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记者相信,在我省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下,临海西兰花产业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