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试点至2011年,台州黄岩共投入资金2.3亿元,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村239个、电气化镇14个,2009年通过A类新农村电气化县考评验收。为了巩固创建成果,持续有序地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12年该区又投入8129万元资金 (包括农村低压大修资金3150万元),共完成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115.13公里;农村公变72台(容量19485千伏安)、安装和轮换一户一表15298只。有53个电气化村通过考评验收;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屿头乡、上郑乡、富山乡已基本完成电气化建设。
政府重视 强势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发动、乡镇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工作方针指引下,该区2012年及时调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部署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创建村将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广造舆论,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热情,做到思想引路和疏导矛盾双管齐下,重点解决改造村的政策处理问题。
2012年原上报计划改造40个电气化村,现做到任务超指标完成。主要采取对2011年下半年实施农村低压大修项目的村,于2012年上半年配套进行10KV线路、台区公变等改造,建设标准及施工工艺规范跟电气化村统一,既加大投入又加快了农村电网改造速度,已形成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工程滚动循环的良好态势。
以黄岩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明确区经信局为牵头单位,明确区农办、各乡镇、街道共同协调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新农村规划相衔接,明确电力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达到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目的。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组织网络,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督查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建立创建工作通报制度,制订阶段性实施计划,抓重点、带全面,确保顺利推进。黄岩电力公司在今年年初召开了年度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会议,党政领导负总责,充实人员、明确分工、清晰责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经常召开工作例会,做到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制定进度计划表,加强指导,严格考核,确保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责任书,将电气化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强化行政执行。
规范标准 保质保量实施新农村电气化
为确保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范、有序、高效的推进,根据省经信委、农办、电力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文件,该区制订了“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实施方案,并在《台州市黄岩区“十二五”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中予以明确。
严格按照《浙江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新农村电气化标淮体系》(浙经信电力[2011]218号)等文件要求,加强电气化建设管理,统一对建设标准的理解。强化了电气化村建设过程中的材料预决算管理、资料整理、施工安全管理、物资管理、质量控制、检查验收等全过程控制,使每一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坚持标准,按照“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做好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达标村的验收工作,从严把好考评验收关,不搞“走过场”,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任务。在工程验收方面,严格执行验收程序,推行现场自查、初验、竣工验收三级验收机制,从工程进度、安全、技术规范、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下达书面整改意见,限期落实整改,然后再进行复验,从而确保所有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多措并举努力打造新农村电气化精品
该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工作紧密结合,加快配电设施改造,为农村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提供电力保障。建设过程中,将其中条件好的乡镇(街道)、行政村建成一批精品工程。例如屿头乡布袋坑村、富山乡外坦村做到优化布局,提升建设标准,提高实效。
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做好电气化建设规划。按村镇规划已新建的小康型农户住宅区,经济开发区的拆建安置和高山移民等原因形成的现代化新村,基本上安排一步到位,按“十年不落后”标准建设。同时,与实施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你用电 我用心”实施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方案》,进一步夯实农村用电安全管理基础,切实有效保障农村用户用电安全,共同构建和谐的农村安全用电环境。结合实施农村低压电网升级工程,推行典型模式,贯彻“三通一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设农电信息化系统。广泛采用了平行集束电缆、架空绝缘导线和新型槽板,提高线路绝缘化率,提升抵御灾害能力。新型槽板是充分利用该区模具塑料行业优势创新的一项工艺,在全省首次使用;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实现了用户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农村公变规范了杆上式、屋顶式、户内式、箱变式四种典型模式的台区建设,设备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为了提高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该区多次举办各种类型外包队伍技术培训,组织现场针对性技术指导,全方位加强管控,呈现了“工程协调超前、工程管理细化、工程质量优质、工程安全监督到位、工程物资保证有力”的高效规范工作格局,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与电力建设中的难点、热点相结合。建设“乡村—电力”共建服务点,方便群众办理用电手续,推行“台区经理制”,提升服务、促进安全、降低线损,维护农村电力设施,《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专题宣传片》在黄岩电视台全年滚动播放。
2009年该区通过了新农村电气化县的考评验收,区政府提出了实现“乡乡电气化”和“村村电气化”的更高目标,并辅之“三不”原则,即始终坚持“创建目标不动摇,创建步伐不放缓,创建标准不降低”。随后三年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投入力度和电气化乡镇数量不断增力,每年投入的资金分别为5200万元、6980万元和8129万元(含农村低压大修资金),电气化乡镇的创建数量分别为2、3、5个,比原计划将提前1年实现“乡乡电气化”,并且保持创建水平在全市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