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供销

创新服务“三农”

——记瑞安市供销社

  •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吴小樟 方琦敏
      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是温州人的灵魂。一直以来,地处温州的瑞安市供销社,也不断散发着这股浓浓的精气神:2003年,被列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同年注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农信担保公司;2005年,创办了全省首家农产品经纪人协会;2008年,堪称我省A类重点工程的瑞安新农贸城破土动工,至今累计投资1.74亿元……今年,又开创性地挂出了“瑞安市农村经济合作发展局”的牌子。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瑞安市供销社采访,寻找这多个“首家”背后服务“三农”的故事。
    农信担保,破解农民贷款难
      初冬时节,在浙南一片群山环绕的开阔地里,一行行郁郁葱葱的瓯柑林,已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子,煞是好看。沿着水泥路往林子深处走,不时可看到一只只太阳能杀虫灯安静地伫立着,如同一个个忠诚的护林卫士。
      这是占地800多亩的瑞安市金桥港观光农场。
      农场主人林化飞头衔很多,既是温州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又是瑞安市马屿镇杨思田村党支部书记,还是瑞安市兴合瓯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说:“农场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多亏供销社的农信担保公司。靠着它,我们才从银行贷到了足够资金。”
      林化飞说,这里原是废弃的砖窑厂,荒芜得很。2002年冬天,他和其他两人联合承包了这块荒地,填塘、培土,引入瓯柑、脐橙、柠檬等优质水果品种,准备把这儿建设成一个优质果品示范基地。可他们投入了全部本钱,资金仍然紧缺。就在这时,瑞安市农信担保公司帮了忙。从2004年开始,在瑞安市农信担保公司帮助下,他们先后从瑞安农村合作银行贷款6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林化飞说:“今年,农场收入预计有260万元,我们把这些钱继续投入生产,兴建大棚等基础设施。等到3年之后,银行贷款就可以还清,农场也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其实,瑞安市供销社开展农信担保的想法由来已久。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特色基地不断扩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投资需求迅速膨胀。由于农村房产权证不全,抵押物缺乏,在农业发展初始阶段,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大多面临资金缺、担保难的困境,很难从银行取得抵押贷款。2003年7月,瑞安市供销社与市财政共同出资成立农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供销社占51%股份,以农村合作银行(原信用社)为合作行,可担保贷款5000万元。到2011年9月底,注册资本金增至2000万元,贷款担保额达到2亿元。
      据瑞安市农信担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为1466个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4.2亿元,助农增收1.8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经营组织、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缺乏、贷款困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此之外,瑞安市供销社还积极搭建其他为农融资平台,如参股农村合作银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参与组建资金互助社等。在农村合作银行支持下,瑞安市62户供销社代理点获得贷款授信428万元,并在部分代理点安装POS机,方便农民刷卡消费。瑞安市还对在基层供销社及其代理点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商品的农民,发放小额丰收贷款卡。该卡在两年内可循环使用,随还随贷,既能减少办贷手续,又能节省利息。瑞安市兴农服务有限公司属瑞安市塘下供销社下属参股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池万贤说,安装了POS机,农民使用丰收贷款卡月均刷卡金额达8万元。
      2011年1月,由瑞安市供销社领办的篁社索面合作社,联合其他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组建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瑞安市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该互助社由3家合作社的698名社员自愿入股,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截至今年10月底,互助社共发放贷款2500万元。
    “信用化肥”,让农民先用肥后付款
      今年3月,正是春耕繁忙季节。瑞安市最大的种粮大户、瑞安市丰粮农场负责人项宝荣,在该市马屿镇田头,组织人员对农田进行翻耕。瑞安市农资公司将第一批6吨复合肥送到田头,为他的农田及时提供底肥。“目前还给不了现款。”项宝荣说。“你尽管先用着,早稻收成后再给也不迟。”农资公司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将复合肥搬进项宝荣的仓库。
      自2010年开始,瑞安市供销社向诚信种粮大户推出“信用用肥”服务,解决种粮大户缺资金难题。凡是该市信用较高的农户,可以凭借自己的诚信,向农资公司预支化肥,待收成后再还款。此举让农户在春耕期间不用贷款,也不用还利息,就有了资金周转时间,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今年,项宝荣共承包了1500多亩农田,春耕期间仅采购化肥等资金就达到20多万元。和项宝荣一样,春耕到来时,瑞安市其他种粮大户普遍感到较大的资金压力。“信用用肥”的举措推出后,改变了这一局面。项宝荣说,收成后再付款,让种粮大户有了资金周转的周期,对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民肯定讲信用,及时还款。”项宝荣说,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农民也要参与到推进农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来。3年来,瑞安市供销社农资公司赊账送给项宝荣的化肥达150余吨,价值30余万元。
      据了解,目前,瑞安市供销社农资公司已对该市116家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信用档案,今年预支化肥750余吨计260多万元、农药200余万元。
    “农合联”,开拓农村合作新空间
      今年6月,瑞安市召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成立大会;7月27日,该市首家镇级“农合联”——马屿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正式成立,由此开启瑞安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农合联”是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合作经济组织和服务“三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组成的联合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沟通“三农”的桥梁纽带、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通道。其日常运行主要依托同级供销社。瑞安市供销社将通过建立“农合联”,打造服务“三农”的公共平台,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8个镇(街)“农合联”组建工作,预计11月底将全面完成10个涉农镇(街)“农合联”组建工作。
      马屿镇作为瑞安市实践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的重要试验地,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瑞安市篁社索面合作社不仅在开展信用合作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方面也是功劳不小。
      索面,是温州特产,是瑞安方言“纱面”的谐音,说的是它可细如棉纱。在温州,坐月子、做寿都有吃索面的习俗。该索面由上等精白面粉制成,性平温补、易消化,女人生孩子后食用可以补身;老人食用索面,则完全是为了讨“长福长寿”的口彩。索面最长可拉到3米多。
      瑞安马屿镇篁社村,是著名的索面产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索面,去年年产值近1000万元,其中出口额500万元左右。“我们做的索面每年都远销东北、华北甚至欧洲市场,在温州的部分农贸市场也有销售,像超市等其他渠道是买不到篁社索面的。”瑞安市篁社索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上星坦言。
      据林上星介绍,目前,瑞安市篁社索面专业合作社社员由起初的5户增加到现在的100多户,并带动了曹村镇等周边农村的索面发展,产品全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在全国设立了北京、沈阳、西安、石家庄、成都等50余处批发代理商,产品出口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
    正在建设中的瑞安市新农贸城。瑞安市金桥港观光农场主人林化飞正在采摘瓯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