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名品

品的是历史,喝的是文化

绍兴县打响“平水日铸茶”品牌

  •   绍兴县平水日铸茶产于常年云雾缭绕之日铸岭一带的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基地茶园,采用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的茶树嫩芽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外形绿润鲜活,盘花卷曲,颗粒重实,汤色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甘,栗香持久,叶底嫩绿,完整成朵。
      平水日铸茶的历史,就是一部绍兴茶发展的历史。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日铸茶因为在众多茶叶名品中脱颖而出,才成为绍兴名茶的代表,因此而源远流长。
    品的是历史:千年古茶
      日铸岭位于绍兴县东南之平水镇,会稽山脉北侧,海拔516米,岩石突兀,岭阶逶迤,地势高峻。宋朝吴处厚《青箱杂记》云:“昔欧冶子铸剑,他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宋嘉泰会稽志载:“岭下有僧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茶”。《青箱记》曰:“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纤白而长,其绝品至二、三寸,不过十数株。”唐至北宋年间,制茶是以蒸青、研碾方法制成压型之团、饼茶为主,到宋代,草茶兴起,绍兴会稽县平水日铸岭所产之日铸茶,用炒青法制作的条形散茶,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团饼为散茶,使茶叶形质为之一变,冲泡后其色、香、味、形更佳。陆游《安国院试茶》诗自注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清人金武祥则谓日铸茶“遂开千古茶饮之宗”。
    喝的是文化:中华文化名茶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日铸茶即被誉为珍贵仙茗。宋代,绍兴产茶极盛,名品众多,尤以日铸茶最为有名,成为京师达官贵人间的馈赠礼物。北宋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铸)第一”;杨彦岭《杨公笔录》也有“会稽日铸山,茶品冠江浙”的评述;苏辙一生嗜茶,他的《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诗:“君家日铸山前往,冬后茶芽麦粒粗。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溪山去眼尘生面,簿领埋头汗匝肤。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前四句写韩文所赠的日铸茶特色,后四句写饮服后的感受,是一首颂扬、赞美日铸茶的好诗;范仲淹则赞誉日铸茶“甘液华滋,悦人襟灵”;南宋陆游对产于故乡的日铸茶尤其青睐,认为只有名泉才配冲泡名茶:“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也非常喜爱日铸茶,他的《又乞日铸茶》诗云:“夜月成团日铸茶,曾思湖上拨琵琶。肯分数片莲翁否?待看西陵白耦华。”
      今年10月,“平水日铸茶”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这是绍兴县继“平水珠茶”后第二只获得中华文化名茶称号的产品。
    平水日铸茶声誉鹊起
      建立品牌服务中心、到杭州举办敬老茶会以茶会友、组织文史专家共同研究茶旅游开发……今年以来,绍兴县平水日铸茶的茶事活动方兴未艾,大有“茶香袅袅沁人脾、名声响亮震耳膜”之势。为了打响打好平水日铸茶品牌,2011年绍兴县茶叶产业协会成立了“绍兴县平水日铸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以平水日铸茶产品质量管理为重点,实行统一商标(双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包装,对企业生产的中、高档平水日铸茶由服务中心进行质量评审、统一包装后交企业销售,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同时,协会也积极发挥行业自身优势,优服务、扶基地、强龙头、拓市场、打品牌,助推平水日铸茶的快速发展。
      随着日铸岭原产地的保护和开发启动,平水日铸茶成为一种休闲的载体、时尚茶的代表。平水日铸茶具有卷曲呈颗粒、醇厚回甘、栗香持久、耐冲泡等特点,县质监局专门制订了绍兴县地方标准,从栽培、制茶到商品茶均制定了严格的科学标准,如在杀青、初捻、炒干、复揉炒干、复烘等生产环节,全部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制作。为确保茶叶新鲜、易保存,还借用现代包装流水线设备,采用了充氮式小包装,可以随取开袋即泡。
      茶为国饮,茶是人生。平水日铸茶也正如此,正诉说着古越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昨天的平水日铸茶是一碗老茶,极具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今天的平水日铸茶则是一款科技新茶,极具开发前景,正散发着阵阵幽香,飘向五湖四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