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江再创水稻高产奇迹

“甬优12”攻关田亩产破千公斤

  □本报记者 金 茹
  2012年的金秋是辉煌的。11月27日,在宁波市鄞州区的省水稻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上,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120亩“甬优12”品种田块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获得高产攻关田亩产1014.3公斤、百亩示范方亩产963.65公斤的优异成绩,不仅打破了去年亩产943.1公斤的全省水稻高产纪录,也成为我省首个亩产突破千公斤大关的田块。
找到了高产创建的突破口
  省水稻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上,收割机隆隆的轰鸣声紧紧地牵动着众人的心。对此,高产示范方的主人、洞桥镇百梁桥村种粮大户许跃进倒显得颇为从容,“今年虽然前期有些台风的影响,但‘甬优12’对不利气候条件抗性非常好,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伏能力强,加上现在天气不错,创高产不成问题。”许跃进是宁波的种粮“状元”,去年他创造了小麦攻关田、连作晚稻攻关田、单季晚稻攻关田、麦稻轮作百亩方等6项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本次现场测产共选取了4个田块,稻谷一收下来,来自农业部和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专家团就立刻对其进行称重,同时进行水分估算。当湿谷总重1442.1公斤的数据出来后,大家的精神振奋了,除掉各种因素,亩产千公斤胜利在握。
  省农业厅粮食首席专家孙健表示,许跃进的成功得益于我省水稻良种的不断选育推广。近几年我省水稻品种选育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育成并推广了“中浙优”、“甬优”和“秀水”等系列主导优势品种,在高产创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目前,国家共认定83个超级稻推广品种,而我省选育的“甬优6号”和“甬优12”是其中仅有的两个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去年,“甬优”系列在高产创建示范片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多块稻田突破900公斤。
  宁波市农科院院长马荣荣介绍,“甬优12”的有利基因聚集度更大,产量潜力更高,植株分布更合理,适应范围更广。目前,“甬优”系列品种已在浙江、福建、江西、江苏等省快速推广,累计推广应用1500万亩,增产稻谷9亿公斤,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20亿元。
  良种的成功繁育,使得近年来我省水稻连续高产。2011年全省有25个单季晚稻百亩示范方和109块攻关田亩产超过800公斤,其中11块攻关田亩产超过900公斤。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我省水稻生产不断涌现的高产纪录,让不少多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专家都觉得难以置信。省农业厅农作局粮食专家纪国成已从事水稻技术推广工作27年,他告诉记者,2010年的时候他不相信水稻亩产会超过800公斤,去年他没想到水稻亩产会达到900公斤,今年亩产又突破千公斤,“真的是奇迹,但真的发生了”!“高产奇迹在浙江一年年地被创造,靠的是超高产品种的育成和高产技术的集成。”有关专家表示。
  许跃进3年前开始种植“甬优12”,这3年里每年亩产都以近百公斤的数量增加,“关键是技术的提高,秧苗入田的时间提早或延迟几天都会影响产量,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技术在完善,产量也越来越高了”。
  良种是基础,良技良法是保证。马荣荣告诉记者,种植“甬优12”,有效利用水稻中后期的根系、叶鞘和叶片功能是关键技术,要适当控制基本苗和氮肥用量,加强对稻曲病的防治,才能达到优质、安全、超高产的目标。
  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加大了对水稻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机械化插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通过各级农技人员的努力以及统一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新技术与新品种的集成配套,使高产创建水平稳定提高。
  今年晚稻收割以来,全省各地喜报频传。新昌县高产创建示范方经过测产验收,百亩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816.07公斤,比去年增产145.4公斤,增幅达21.7%;东阳巍山镇浓良村农民沈浩希负责管理的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了902.2公斤……
高产路曲折又光明
  在浙江,如何解决在3000多万亩耕地上供养50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多年来横亘在浙江农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高产路,曲折又光明。浙江地少人多,唯一出路只有增加单产。以宁波为例,在过去的10年里,宁波粮食单产提高了14.5%,从2002年的435.7公斤增加到2011年的499公斤,如按一个人一个月消费大米12.5公斤计算,增产稻谷可供近40万人吃一年。
  2008年,我省积极投入到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千挑万选示范县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应用高产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行集中育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机械化生产。多管齐下,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和种粮效益。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开展现场观摩、田间指导和专家咨询,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高产创建活动带来巨大效应,全省部级水稻高产创建重点示范县由2008年的5个县增加到2012年的65个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由2008年的8个9.53万亩扩大今年的99个111.4万亩。2011年,全省早稻亩产达到407公斤,居全国首位,而单季晚稻单产增速更快,2008至2011年这4年平均达到500公斤,比前8年平均469公斤增31公斤,增6.6%。
  2011年,我省结合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在全省共建起500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今年省财政专门安排1500万专项资金,用于300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创建。
  目前,在我省不少县和乡(镇)都成立了高产创建实施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以专家组长牵头组织一个包括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方面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每个村明确一名技术责任人。实行专家和技术员承包责任制。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大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水稻种植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充分挖掘良种和技术的生产潜力,把专家的产量转化为农民的产量,把小田块的高产转化为大面积均衡增产,不断提高我省粮食生产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