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雪菜是宁波知名地方特产,历史悠久,口味独特。清光绪《鄞县志》有诗誉:“翠绿新薤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纵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
鄞州是宁波雪菜主产地,产地主要分布在该区邱隘、瞻岐、咸祥、章水等十多个镇乡,以邱隘雪菜最为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邱隘镇邱一村、邱二村率先开发出雪菜软包装产品和雪菜原汁等制品,之后各地竞相仿效,至今该区已有20家雪菜生产企业。2000年,鄞州区雪菜协会成立,现有会员企业18家、个人会员36人,形成了以引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新紫云堂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三丰可味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雪菜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名牌产品以及绿色、无公害等产地产品。
近年来,在鄞州雪菜协会的引导下,鄞州雪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左右,年产鲜菜5.25万吨,咸菜3.72万吨,产值1.5亿元。美味雪菜、笋丝雪菜、雪菜原汁等雪菜加工产品达十多种,产品除销往江、浙、沪地区和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外,还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地。2002年,鄞州被中国特产之乡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雪菜之乡”;2005年,“鄞州雪菜”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产品,2009年又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鄞州首个国家证明商标,并获农业部颁发的鄞州区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鄞州雪菜的加工原料为鄞州特有的雪里蕻菜。长期以来,鄞州农业科技部门和雪菜开发研究中心对传统雪里蕻品种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滨海1号”、“鄞雪18”等一批品质优、产量高、抗病(虫)性强的良种,保证了雪菜的原料质量。
自2003年起,鄞州区进一步加强了雪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启动了绿色、无公害认定认证工作。鄞州雪菜种植采用“企业自有基地”和“企业+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两种模式,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做到专人负责,严格规范肥料、农药的使用,详细做好农业投入品来源、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田间档案记录。
2009年,由鄞州区雪菜协会、鄞州区雪菜开发研究中心起草的《无公害雪菜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正式发布。这一操作规范,规定了鄞州区雪菜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产量目标、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产品的无公害要求,要求雪菜生产(加工)基地必须接受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检测并加以保护,必须制定雪菜病毒病的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实行水旱轮作和不同科作物轮作。
在雪菜生产过程中,该区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使用和推广三证俱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或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雪菜采收之前25—30天,禁止追施化肥;采收前10天,禁止使用一切农药。到目前,该区已有996公顷雪菜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占全区常年雪菜种植面积的83%,占工厂化生产的98%。
优良的雪里蕻菜种、独创的腌制加工技术,造就了鄞州雪菜“清香、脆嫩、微酸、爽口”的独特风味。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如今,鄞州雪菜这个传统土特产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科技内涵。尤其在雪菜的腌制加工上,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做到了传统生产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
如今,雪菜腌制采用晴天收割、自然晾干,或缸或池、层层踩实、撒盐密封腌制促使蛋白质水解生化发酵,确保雪菜半成品色泽黄亮、香气浓郁。雪菜加工工艺严格执行宁波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雪菜》标准。
为更好地展示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历程,目前,该区正在积极建设“鄞州雪菜”博物馆。从昔日的大缸腌制、提桶小卖,到现在的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作业,鄞州五百多年的雪菜生产历史,在即将建成的雪菜博物馆里,将一一得到呈现。
未来的鄞州雪菜产业,将逐步走上全水泥池腌制、全自动化生产的道路,雪里蕻种植的科技含量也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有望吃上口味更佳、味道更美、食用更安全的鄞州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