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农博特刊

常山:柚都石城多姿多彩

  •   特色农产品:
      胡柚鲜果、胡柚茶、胡柚果脯、胡柚果酱、胡柚系列保健品、山茶油、食用菌、香肠、松花蛋、虎纹蛙、灵芝系列产品。
    近年来,常山县按
    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加快建设。
      如今的常山,不仅有金黄的胡柚挂满枝头,更有绿色小西瓜镶满地,黄色的土鸡逛柚园,白白的鸭子河中游,各色食用菌齐开放,勾画出常山一幅“多彩”的现代农业新景象。
    抓特色,主导产业促提升
      推进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是常山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2012年,常山县围绕粮食安全,狠抓粮食生产,全年粮食复种面积达20.35万亩,总产量达7.89万吨,早稻高产示范方单产超过650公斤,名列衢州市第一。同时针对劳动力不足的因素,积极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今年再生稻示范方经省专家验收,亩产达340公斤,创省内新纪录。
      胡柚产业是常山县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该县一直将胡柚品质提升作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打响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外在影响力。制定实施《常山胡柚产业提升改选三年行动计划》,以实施“三个一批”(建设提升一批、改造淘汰一批、转型规范一批)为工作目标,全县计划改造提升“三低”胡柚园5万亩,建立胡柚优质精品园3万亩,社会统一化管理5万亩。在“常山胡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常山胡柚中国驰名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品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常山县在积极抓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发展的同时,还围绕农业转型升级,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做好食用菌、畜牧和蔬菜小水果等特色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强基础,夯实根基谋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装备的提升是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
      食用菌作为常山优势特色产业,该县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全县7个乡镇食用菌特色基地获得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强势推进。该园区自2001年组建以来,占地面积250亩,总投资2500万元,年栽培能力3000万袋。该园区以品种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和设施模式优化三个环节为突破点,已发展成为该县食用菌的科研、种苗、加工、市场、信息、培训中心,目前园区总体规模已走在全省前列。园区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
      在农业基础建设上,常山县始终不遗余力。2012年,常山县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发放商品有机肥4000吨、水稻专用配方肥400吨。同时,积极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开展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全年补贴资金达500多万元,全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1.8万亩,油菜机收面积1.53万亩。
      该县以健全服务机制、改善办公场所、装备仪器设备为手段,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今年完成了天马镇、辉埠镇、何家乡等10个乡镇仪器设备配备。启动建设5个乡镇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设施装备,提升服务功能。
    育龙头,农业主体增后劲
      常山县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培育提升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倾斜、技术支持等举措,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2011年,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成立了常山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大力推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温氏养鸭项目,打造“五统一分”的产业模式。建成后,年可出栏肉鸭850万羽,年产值可达3.2亿元。
      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常山县加大力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发展,提升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目前,该县100亩以上早稻种植大户达64户,种植面积1.55万亩。2012年,常山开展了胡柚社会化统一管理,现已发展了50个服务组织,服务面积2.1万亩。该县全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已有11860亩耕地和3170亩胡柚园地实现流转。在政策上,常山通过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引导扶持20名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培育了一批懂知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抓项目,两区建设见实效
      2012年,常山县围绕设施农业、生态循环、休闲观光等主题,积极抓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服务配套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黄金长廊”。
      目前,该县已有天慈果蔬科技园、湘楠农业发展公司、和禾农业发展公司、大山坞生态农业开发园等12个新建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2.6亿元;并有22家主体实施了20个建设项目在常山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建设实施,总投资达1.98亿元;投资5.6亿元的中国常山胡柚文化博览园项目已与客商签订投资意向书。如今,全县已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2个,市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个,以胡柚、食用菌、瓜果蔬菜、养殖等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同时,常山县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完成8个畈、10528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地力培肥,先进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年度任务。
    重推广,科技助农更给力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常山现代农业的强大助推器。2012年,常山县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推广猪——沼——果蔬、园地养鸡、温氏养鸭、“耳——稻”轮作等种植模式,引进示范粮食高产技术,推广水稻精量栽培技术,开展早稻高产示范方建设,瓜菜新品种试验;同时,还积极开展再生稻高产示范方建设,目前全县推广种植再生稻1.5万亩,落实再生稻百亩以上示范方10个。
      2012年,常山县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引进新品种30余种,新技术12项,园区主推技术应用覆盖面达96%以上。同时,还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废弃物沼气治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5%以上。在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常山县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2012年又新增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
      该县加强了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建成以县级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级终端为窗口的农技110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以农技110为载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全县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