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农博特刊

衢江:筑巢引凤添实力 提升层次谋发展

  特色农产品:
  禽类、豆制品、腌制蔬菜、三头一掌、酱鸭等酱卤肉制品、炭之语竹炭系列产品、蜜桔、有机米线、山茶油、山茶按摩油、茶粕、茶籽粉、玫瑰花茶、玫瑰复方精油、玫瑰化妆品、茶叶、挂面、杂粮面、各类精品西瓜。
近年来,衢江区紧抓
中央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省市对衢江农业发展的支持和发达地区资金、工商业资本向农业转移等一系列机遇,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全区现代农业提质转型、提速跨越的重要举措,并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两区”平台优势,通过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土地流转、主体培育、农业园区建设、宣传发动、服务引导,引进了一批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壮大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据了解,目前全区共有156个农业投资项目落地,实际到位资金6.78亿元。九九红玫瑰、现代宝岛生物科技、晟润科技、好德农业、老爸果园等一批特色高效种养和都市休闲观光项目在该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衢江区正受到外来投资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建立保障机制 强化农业招商引资
  在全省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的环境下,衢江区是如何得到优质资金青睐的呢?
  据了解,衢江区先后制定出台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政策意见,重点扶持农业设施建设和规模流转土地工作,合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和农业“两区”建设。2012年,全区将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的享受区域从原先单纯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拓宽到2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并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外符合补助范围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给予按标准的50%补助,直接带动经营主体投入14845万元,园区内仅设施农业总投入已达17663万元。
  土地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据了解,为了给现代农业招商提供要素保障,衢江区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同时,建立园区土地储备制度,有效引导园区土地流转,为农业招商、农业规模经营储备土地资源;2011年,该区出台了《衢江区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办法(试行)》,目前全区累计土地流转已达8.95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6.02%,2012年新增流转土地7885亩,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转观念优服务 助推农业现代化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首先要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理念。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区委、区政府通过深化“学习先进创新业、追赶先进比贡献”活动,组织人员学习农业招商引资先进经验,借项目建设突破年、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和行政效能提升年等活动的开展,抓好农业招商引资,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现代化发展,并通过招好商、选好资、建好项目,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初还专门制定了《衢江区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促进了全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有声有色有序地推进。
  提升农业服务层次是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重要手段。据了解,衢江区推行审批办证全程代理,对农业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积极与省农行、农村信用联社对接,探索农机具和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出台了现代农业贷款试点办法,组建农业企业融资公司,试行“联保联贷”新模式。目前,农行已累计发放贷款8532万元,使投资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同时,全区还开展领导真心联园区、骨干贴心联企业、专家用心联基地、干部诚心联大户的“四联”服务活动,巩固提升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制度,并率先将农技推广体系向村级延伸。目前,全区已建立以首席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社会化推广人员为补充的“四级联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有力助推了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据了解,为了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该区利用宣传资料及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市场信息服务,分析当地自然环境与农业产业优势,梳理各项投资优惠政策,编印了《衢江区现代农业投资指南》,编制了衢江农业对外招商推荐项目库,让广大客商了解该区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上海、杭州等地的农业推介和招商活动及各类农博会,宣传衢江农业,有力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外引内培 提升发展层次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主体的培育。据了解,衢江区通过内培主体,外招客商,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引进和培育一批品牌响、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型农业企业,全面提升该区农业产业、产品和主体层次。
  通过“浙商回归”工程,吸资1.8亿元,建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型的九九玫瑰现代农业观光园、水云谷生态科技园和浙江晟润农业科技园项目,投资额均达亿元以上;目前由义乌客商投资4亿多元的特大型浙西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园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在注重外招客商的同时,该区更加注重区内主体的培育。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培训)项目的有利时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开展特色种养、综合开发、质量安全、农机操作等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头人。着力吸引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投资创办农场,支持农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居民和工商业主创办农业实体,让农业新型主体充分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当中,成为现代农业的创业人,带动更多投资。
  目前,粮食生产“东湖”模式、果蔬产业“产销班”模式等一批新型农民合作模式创新发展并逐步扩面,全区已发展全国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3家,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全区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8家。现代农业建设形成了政府搭台、主体唱戏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衢江区坚持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区共有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24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4个,2011年农业“两区”建设工作荣获衢州市考核一等奖。同时,该区把建设“两区”的着力点放在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上。自2010年10月区政府启动“两区”建设至今,全区设施农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全区已建成设施农业面积1807万平方米,占全区23万亩耕地面积的14.3%,2011年全区设施农业实现收入40452万元,占全区农业总收入的34%,全区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增收1124元。
  当笔者走进莲花现代农业综合区,连片的大棚一望无际,现代化农业生产景象浮现眼前。据了解,该综合区是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及现代农业综合区“三园合一”,按照“园区规模化、基地精品化、生产标准化、主体新型化、设施装备化、产品优质化”的思路建设的,以花卉、蔬菜、葡萄、草莓产业为发展重点,已建成浙西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钢架大棚展示区、设施蔬菜观摩区、食用玫瑰种植区、百合剑兰种球繁育区。目前,综合区内道路、桥梁、沟渠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相关喷滴灌、保鲜库、冷藏库、花卉蔬菜整理包装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已引进18家现代农业企业入园发展;在莲花镇东湖畈、全旺镇全旺畈两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成了拥有智能化育秧玻璃温室480平米、连栋大棚1600平米、烘干设备4台的“五化服务中心”2个,提高了水稻生产的设施化水平。 何刚国 叶向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