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农博特刊

永嘉:长寿之乡化育琳琅珍品

  •   特色农产品:
      乌牛早茶、田鱼、早香柚、沙岗粉干、板栗、楠溪素面、番薯枣、有机大米、东魁杨梅、白枇杷、东皋柿子、铁皮石斛、兰花。
    永嘉县是全国首批
    沿海对外开放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和中国长寿之乡。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大都市核心区、大生态旅游区、大统筹示范区”三大战略部署,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畜禽、茶叶、蔬菜、水果、田鱼、中药材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早茶、早香柚、稻田鱼等名特优产品声名远扬。2011年,该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3.1亿元,农村居民纯收入达10356元。
    “乌牛早”,名扬华夏
      永嘉乌牛早是全国特早生茶树良种,比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早一个月上市,外形扁平,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
      目前,永嘉全县共有良种茶园6.5万亩,其中乌牛早茶5万余亩,年生产能力达到600吨左右。永嘉乌牛早每年2月底就能上市,源源不断地批量销往上海、杭州、南京、济南等大中城市。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运输后,从鲜叶采摘到上柜应市,只需48小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乌牛早名茶“早”的优势。
      自2010年起,该县每年举办永嘉(乌牛早)早茶节,实现了茶文化和永嘉山水耕读文化、现代生活元素的融合,有效提高了乌牛早茶的知名度。
      1999年,永嘉县被认定为“中国乌牛早茶之乡”,乌牛早茶先后荣获国际、国内、省内各类评比金奖30余次,2001年取得“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200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乌牛早”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同时还获得了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2009年,永嘉县被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永嘉县首次被列入农业部标准化茶园创建县。
    “早香柚”,香飘四海
      永嘉县是中国早香柚之乡。永嘉早香柚成熟早,品质好,是楠溪江特色农产品。早香柚树势强健,果实梨形,脆嫩多汁,甜酸适口,风味浓郁,虽长居深山,却闻名遐迩。
      永嘉现有早香柚基地2万多亩,年产1万多吨,产值5000多万元。近年来,永嘉县高度重视早香柚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异花授粉、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使早香柚品质大为改善和提升,声名和效益不断提升,也成了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永嘉早香柚曾四次荣获全国柚类品质评比金奖,三次荣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十次获得省农业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称号,2008年《无公害早香柚》通过浙江地方标准审定。永嘉早香柚标准化示范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建设项目,2009年成为“全国早香柚标准栽培推广示范县”。
    稻田鱼,生机勃发
      永嘉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县各地农民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习惯。据记载,三国时期楠溪先祖就已开始在稻田中养殖田鱼,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由于田鱼能吃掉害虫,松土增氧,改善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分蘖,所以当地有“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之说,加上田鱼具有杂食性,鱼肉鲜美,因此楠溪百姓对它情有独钟。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永嘉县稻田养鱼面积均稳定在8万多亩,占温州市稻田养鱼面积的63%以上,年产量稳定在1400多吨,占温州市稻田养鱼产量的74%,产值3000多万元。目前,该县已建成规范化稻田养鱼示范基地1万多亩,实施无公害田鱼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面积2.1万亩;6600亩稻田养鱼基地获得了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截至目前,稻田养鱼已成为该县6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每年为全县农民增加纯收入1600多万元,永嘉县还获得了“中国稻田养鱼之乡”的称号。
    蔬菜业,蒸蒸日上
      近几年,永嘉县蔬菜生产发展迅速,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77万亩,总产量10.16万吨。特别是大棚蔬菜和高山蔬菜,面积逐年扩大,大棚蔬菜从2000年的3000亩发展到如今的6100亩;高山蔬菜则从当初的500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9300亩,逐步形成了枫林茄子、沿溪乡镇四季豆与辣椒、茗岙高山盘菜、界坑茭白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和生产基地。
      枫林、岩头、大若岩等10个乡镇的蔬菜基地被温州市政府列入市级二线蔬菜基地,枫林镇被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被温州市政府授予“温州市‘菜篮子’工程重点乡镇” 称号。
    观光游,欣欣向荣
      依托楠溪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加上丰富的农产品,近年来,永嘉县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已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3个、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10个、省市级农家乐示范村(点)36家,星级经营户达114家。
      近年来,该县茗岙村的3000多亩油菜花每年的花开季节都引来大批的赏花游客。2008年,乌牛镇的西垟、鸭鹅、吴岙、岭下相邻的四个村,开展油菜连片种植,面积达2250亩,温州市首届“美丽乡村游”在此启动。2009年“楠溪江乡村生态游”线路,成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优秀线路,为其他线路的打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良好的样板。
      此外,该县岩头镇塆里村水果综合基地、碧莲镇上村早香柚基地、渠口乡杨梅基地、陡门乡梅花基地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近年来也异军突起,每年花果飘香时节,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8000万元。农家游兴旺了,也直接带动了梅干菜、番薯干、本地鸡蛋、野菜等农家土特产的销售,让这些原本藏在“深闺”的农家土特产身价倍增。
    “留得住”,招商红火
      近年来,得益于“百项千亿招商”工程和永嘉人经济回归工程,该县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招商平台,突出抓好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招商,大力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
      坚持“引进来”,依托各类农博会、洽谈会、农技110服务热线,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活动,积极推介重点农业项目。目前,该县已有温州岙李生物科技园、永嘉红梅休闲园、楠溪江南陈生态休闲园、温州庆福堂农业综合园和永嘉惠宝农庄有限公司等5个建设项目计划对外融资5.9亿元,目前到位资金5480万元。
      坚持“走出去”,该县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绿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江西、开化等地开办农业基地,专业从事稻米生产加工,基地面积达1.5万余亩,年效益近1.14亿元。该县还积极鼓励引导农业经营组织在外开设商埠和专卖店,发展态势良好,全县目前共有15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温州、杭州、台州、上海等地开设窗口和专卖店,推介名优农产品。
      坚持“留得住”,该县出台《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若干意见》、《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不断优化农业招商投资的软环境。对于一些重大农业投资项目,进行上门招商,切实做到“亲商、富商、安商”。 吕内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