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学习十八大 共话新未来

——我省“三农”工作者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

  □本报记者 袁卫 姚力丹 通讯员 朱小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指明了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八大结束后,在我省“三农”领域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学习十八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用自己的热情,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合作社负责人:做大做强信心百倍
  这几天,瑞安市马屿镇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名誉理事长黄则强一直在带领社员们学习十八大报告,“报告里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前景会越来越美好。”黄则强说。
  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现有社员709户,基地辐射面积7000亩,带动农户4500户,合作社引进了镀锌钢管大棚、大棚番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工厂化育苗技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些话对我们鼓励很大。”黄则强告诉记者,没几天大棚番茄就要上市了,在合作社的牵线下,已有不少企业准备上门收购。“现在合作社发展势头可好了,不仅有基地、有技术,还有专门的营销渠道,掌握了足够的市场信息,减少中间环节,这样社员就不会盲目种植,有了定价权,增收是肯定的。”黄则强说,下一步合作社有个新目标,除了现有的连片7000亩蔬果基地,合作社还在马屿等地开发了占地90亩的农业示范基地,“这个基地里的蔬菜品种更多、更生态,要建设成观光农业园,社员们的收入会更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此,椒江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灯聪深有体会。老杨的合作社在2007年成立时只有社员9名,到今年已有社员106名,社员个人收入这5年也翻了好几番。“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让我信心倍增。”杨灯聪说,这几天,他正琢磨着成立合作社联合社的事宜,想让合作社发展得更快些。“政府今后对农业会更关注,社员们都特别高兴,我要带领大家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村干部:带领村民奔小康
  长兴县泗安镇兴隆村的苗木基地里,村民们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十八大报告。“报告说,十七大以来的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就是受益者啊。”村民周宗义阅读着十八大报告兴奋地说。
  5年前,周宗义只是个普通的村民,一年收入不过4000元,县里大规模发展苗木产业后,周宗义在村里承包了40亩地,成了当地的苗木大户,一年能挣10万元。“全靠党的政策好,没有县里发展苗木产业的举措,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周宗义说。
  靠着发展苗木产业,如今的兴隆村,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300多户农民住上了小洋房。“十八大报告里提到‘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村是不是可以在‘绿色乡村’上做文章?”村干部周功本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村里苗木覆盖率非常高,发展“绿色乡村”绝对有基础。
  周功本的提议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热议,“我看我们的苗木要转型升级,多种优质树”,“我们这里树多、空气好,村子离318国道不远,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我们村头有800亩山林,如果在那里建个农庄,不是很好吗?”……在村民们的阵阵热议中,一幅关于兴隆村未来发展的蓝图正越来越清晰。
  江山市峡口镇便民服务中心人声鼎沸,“党员民生服务”大队正在宣传十八大精神。该镇定村村支书王厚林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我们保证能提前完成。”王厚林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农家乐每户纯收入有4万元以上,这还不算卖茶叶、茶油这些土特产的收入,今年村里正在建设旅游接待中心,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
  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村官”沈雪芬这个星期也很忙,只要有空,她就挨家挨户向村民们解读十八大精神。村民褚连平做了十几年甲鱼养殖,带领周边村民一同走上致富路。他最关心的是如何能降低养殖风险。沈雪芬向他详细解读了十八大精神,“过去10年,我们村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随着国家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大家的增收渠道一定会更宽。”听了沈雪芬的解读,褚群夫很是开心,“党的政策好,给我吃下定心丸,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职业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最近一段时间正是雷竹移植的季节。这两天临安推广雷竹早产高产技术的致富带头人蒋长富非常忙碌,“不断有人打电话来要雷竹苗,我正忙着选苗”。整整一个上午,蒋长富都忙着在山坡上的雷竹田里选苗,“选出最好的苗,才能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蒋长富说。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到崇阳这个小山沟里来移雷竹苗,很大程度是因为蒋长富。他已经扎根山村36年了,从最初自己种雷竹,到后来走出临安,到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推广雷竹高产技术,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竹王”。“十八大报告里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一定要用我的技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帮助他们增收。”蒋长富说。“十八大报告里提到,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的理解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很重要。”赵士华不但是黄岩海鑫家禽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一名蛋鸡养殖的“土专家”。
  2009年,在外地从事蛋鸡养殖近20年的赵士华回到家乡,投资数百万元办起了现代化的专业合作社。和传统鸡舍不同,这里的蛋鸡住的是装有滴管、输料带、拾蛋装置的全自动控制的现代化养殖车间,实现了蛋鸡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拾蛋、自动报警。“农业科技应用很重要,加强培训更重要。”每次当地组织农业科技培训,赵士华都不会拉下。他告诉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没错,合作社有什么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就找区里、市里的农技专家帮忙。今年黄岩还要举办季节性农业实用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项培训,赵士华说他每场都要参加。
  天台县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娇阳是当地首位返乡种田的女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农业的她已经在广阔的田野奋斗了4年,“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我很关注这个。”杨娇阳告诉记者,现在她承包的土地面积已有1500亩,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84.4万公斤,是当地规模最大的种粮大户。“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直高度关注,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我觉得农业工作大有可为。”杨娇阳说,现在大学生回家乡从事农业创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自己更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经营理念,用科技力量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