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靠河湖中捉野生鳖,到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在甲鱼业的比拼中,浙江率先找到了出路。从日本引进甲鱼种,历时12年,在浙江经过五代繁殖后,变成了适应浙江水土的本地鳖,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学名“中华鳖日本品系”。这种鳖不易生病,生长速度也比本土鳖快1/3,而且体格健硕,卖相上佳,一下子风靡市场,把浙江推向了中国甲鱼业的头把交椅。
不久前召开的甲鱼大会,让业内人士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浙江甲鱼业,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工商企业投资踊跃。
现代农业,成了企业“新标签”
在首届浙江省甲鱼产业大会上笔者获悉,目前钢贸商、房地产、外贸、金融等各路社会资本都在涌入甲鱼产业。
中亚集团绍兴中亚工贸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殷黎明,最近正在为集团公司1.2亿元筹建甲鱼原种基地的项目忙得不可开交。中亚是一家以房屋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设备安装、物业管理、标准厂房租赁为一体的大型集团,而眼下企业的简介里又多了一个“现代农业”的标签。
宁波一家房产商也停止了房产业务,专业从事生态甲鱼养殖。
湖州一家主营纺织品的外贸企业,早在五年前就果断转行投身生态甲鱼养殖。
原本在甲鱼产业上游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养甲鱼了,知名的“中得甲鱼”负责人在养甲鱼之前就是研发甲鱼饲料的。
各路社会资本对甲鱼产业热情高涨。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俞匡军透露,今年以来,不少其他行业的朋友都来问他,养点甲鱼怎么样?其中有3位就是房地产开发商。
甲鱼产业新生代层出不穷,足见资本市场对现代农业的青睐。此前网上盛传的丁磊养猪一事,如今已尘埃落定。金融机构也对现代农业不断伸出橄榄枝,在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推出了各种新产品。
在全球盛行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浙商的现代农业产业投资热情明显升高。
养殖生态甲鱼,成为产业新动向
在甲鱼产业大会上,不少甲鱼老板主动找殷黎明攀谈,因为他们都对这家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的甲鱼苗感兴趣,尤其是正在推广试养的“中亚2号”、“中亚3号”品系。
殷黎明介绍说,早在1994年,我们还是一家建筑公司,当时只是小范围内试养甲鱼,甚至可以说是老总的一点个人爱好。2000年公司接手绍兴的中华鳖原种场,也只是公司想迈出多元化经营的一步。随着房产调控,市场压力不言而喻,去年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中华鳖原种场基地,流转土地1900多亩,预计2014年前后可建成投入使用。
在甲鱼行业,宁波伊甸园现代农渔开发有限公司只能算一名新丁。这家单位成立于2010年8月,此前老板做的是房产投资生意。“我们认为房产暴利时代已终结,随着市场调控力度的增大,我们选择了投身农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竺志军认为,眼下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大,投资农业前景可期。“选择甲鱼业和我们做房产的优势也有关系。我们有基地,能做生态养殖。”竺志军说:“浙江是甲鱼养殖大省,拥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且一直处于上升势态,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养殖生态无公害甲鱼。”
养殖生态甲鱼已成为产业新动向。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钱国英曾作过调查,目前钢贸商、房地产、外贸、金融等各路社会资本都在涌入这个产业,进入者中很少有人从事温室甲鱼养殖,而是以主营高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居多。
投资甲鱼养殖,谨防一窝蜂
“生活条件越好,人们对吃的要求越高。”这几乎成了投身于甲鱼产业的朋友的共同理由。
中得农业集团总经理蒋有水原本从事食品加工业,后致力于研发野生风味甲鱼饲料。一段时间后,他分析认为国内市场的甲鱼消费潜力巨大,便开始投资甲鱼养殖业,同时使用自己研发的饲料。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副处长徐晓林透露,农业领域投资前景光明,已成业内共识。不少社会资本都在悄然涌向这个领域。“我们赞成资本进入,同时也要提醒,不能一窝蜂地上,最好是瞄准产业空白点进行多样化投资。”徐晓林的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上世纪90年代,养甲鱼的人少,甲鱼价格一度高达150元―200元/公斤,1995年后,甲鱼市场供大于求,温室甲鱼市场价一度跌至30元―50元/公斤。在那轮危机中,大批小散养殖户退出了市场,这个行业直到2003年后才渐有起色。
面对热钱来袭的甲鱼产业,徐晓林给出的建议是,尽量不要投资养殖场,不妨试着从品牌运作、原种研究等相对空白的产业地带入手。
叶根琴 金莉燕 顾伟栋 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