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00年,全国第一家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温岭市诞生;2004年,全国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性法规在浙江出台;2009年,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在浙江成立……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工作指导体系,并呈现出强劲的提升发展态势。
合作社数量规模大幅提升。至今年9月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合作社4.2万家,成员及带动的非成员494万户,占家庭承包总户数的53.3%。2011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达1580家,1000万元以上的709家,上亿元的23家。
合作社实力持续提升。2011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197.3亿元,近3年增幅均在15%以上;投资加工实体7.4亿元,比上年增长57.4%。
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全面提升。2011年全省开展标准化生产和申请质量认证、注册商标的合作社分别比上年增长15.8%、14.0%、22.9%,实现盈余44.9亿元、可分配盈余3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8%、26.1%。
今天本报介绍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做法与成功经验,供各地借鉴、参考。
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
创建全国一流农业产业合作社
合作社名片:
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华统、邦乐、佳旺、正隆等8家骨干规模养殖企业发起组建,现有成员27个,注册资金1246万元。合作社年出栏生猪24.4万头、存栏17.1万头,占义乌市生猪存出栏量的一半以上,拥有员工300余人,高级管理人员60人、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的第一个试点,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以规模养殖场法人参股、专业化分工、公司化经营为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社有天壤之别。
联合探索新型合作机制
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成员实行了多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和疫病防控;统一采购和供应生猪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兽药等,对成员实行采购成本价供应;统一生猪销售,合作社按照“预报计划,牵线搭桥,市场运作,买卖双赢”的原则,依托成员单位义乌华统肉制品有限公司生猪收购、加工、出口的产销链,带动社员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统一项目实施,通过实施饲料采购加工配送、无公害生猪生态养殖小区改造、生猪良种公猪供精和人工授精等项目,抓好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品牌创建,注重生猪新品种、优质良种的选调和引进。
至今,合作社已为成员单位采购玉米62655.7吨、豆粕8056吨、兽药60.43万元,为成员单位让利约110万元,已累计分红60万元。合作社还在内蒙古建立了1.5万亩无公害玉米生产基地,保证了成员单位玉米采购供应的需要。
联体打造“五个中心”
合作社计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打造10万吨饲料(预混料)加工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中心、生猪产品安全监管与初检服务中心、良种推广与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生猪销售和市场信息服务中心,计划用4年时间创建全国一流的农业产业合作社。目前,饲料(预混料)加工配送中心、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生猪销售和市场信息服务中心3个项目的建设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争取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
组建合作联社 提升服务水平
合作社名片:
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9月,是由数个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农机粮食合作联社,集粮食生产、服务、加工、销售于一体。合作社现有股金100万元,社员355人,总资产1580.5万元,固定资产1278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7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8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22台、机动插秧机32台、优质米加工设备4套、水稻播种流水线20台、谷物烘干机14台、育秧中心7个、烘干中心5个,核心基地面积7640亩。合作社常年聘请从业人员130人,2011年被评为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新运行方式
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社运行模式,确立了联合社与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生产在家,服务在联合社”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联合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社员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
联合社自组建后,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制度,并充分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联合社明确各类资产产权为原合作社所有,但对原合作社的仓库、机库、农机设备等资产进行整合,同时根据往年供需关系和联合社近期发展规划,新购置农机58台套,通过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资产调度使用,有效平衡农机作业需求,减少重复购建,优化了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的使用率和回报率。
开展统一服务
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内对外统一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内开展生产资料采购、机具调度、农机作业、培训等多个统一的服务模式;对外开展统一作业服务,统一人员、统一药械、统一服装、统一维修保养、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通过对内对外统一服务,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最优质的服务,保证农作物在最佳时节进行耕、种、收、管,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据统计,目前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承担了义乌市30%左右的农机作业服务。2011年,合作社完成机耕1.45万亩、温室育秧(大田面积)1.64万亩、机插1.34万亩、统防统治1.66万亩、机收1.63万亩、粮食烘干2680吨、粮食加工5200吨,统一购进种子5.698万斤、农药16.38万元、农机58台(套),通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为成员单位节约成本10.12万元;各类作业服务收入达777.4万元,盈余95万元;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8.5%,比全市耕种收机械化平均水平高出27.5个百分点。
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
联合重组创新路
合作社名片:
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由7家合作社和1家饲料加工厂联合200多户养殖、贩销户重组成立,注册资金285万元,带动农户560户,社员主要分布在金华金东、婺城、浦江、义乌、武义等县(市、区),年出栏肉鸡800多万羽,2011年销售额达2亿元以上。
分层设置合作形式
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在联合重组过程中,采取紧密型的合作关系,8个成员单位完全承担经营风险,并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推行总经理领导下的部门经理负责制;在养殖户社员之间,形成了典型的“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合作关系,由合作社对社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养殖户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建立合作投入、利益分配与风险救助机制。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销售毛鸡服务,不赚取差价,利润归社员所有;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按优惠价向社员统一提供苗鸡、饲料及其他投入品,因规模交易而产生的价差由合作社提留;年终,合作社按社员实缴股金额和交易量返还盈余;因市场原因,当社员的每只毛鸡利润亏损达2元以上时,合作社和社员各分摊50%。二是建立销售利益统筹机制。合作社通过现金补偿和按比例定量销售的方法,平衡经销商利益,避免恶性竞争。
拉长产业链条
一是将产业链延伸至处于家禽业上游的饲料加工领域。2009年通过技术改造,合作社把所属的饲料厂改造成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为社员提供质量保证、价格相对较低的饲料,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将产业链延伸至科技含量、盈利水平高的苗鸡孵化领域。2010年,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完成了种鸡场一期工程建设,于2011年1月投产,7月出苗鸡,年出栏苗鸡400万羽。二期工程建设于今年3月动工,预计投资800万元左右,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实现存栏种鸡6万套,年出栏苗鸡800万羽左右,基本能满足合作社社员对苗鸡的需求。三是将产业链向屠宰加工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养殖、销售、屠宰、加工一体化。
(本版文字、图片均由省农业厅经管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