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吴小樟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在农村市场是“一统天下”,生意红红火火。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其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经营实力下降,经营阵地越来越小。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桐乡市供销社决定走一条发展、服务、稳定的新路子,从保护基层供销社社有资产做起,发展经营业务,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让自身重新焕发生机。
桐乡市供销社负责人金声扬说:“供销社要有作为,有地位,必须有实力。”
今年1-9月,桐乡市供销社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20.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综合经济效益20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2%;实现利润275.11万元,同比增长450.11%。
从困境中走出来
改制后,桐乡市供销社系统保留了部分有形资产,但其中不少资产是闲置的,被改制职工所占用,租金收缴困难,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如果能盘活这些存量资产,不仅可以解决基层供销社的生存问题,逐步缓解改制职工的矛盾,还可以为“三农”服务增加经济支撑。
因此,桐乡市供销社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近6年来,桐乡市供销社先后开发了崇福、屠甸、濮院供销社等6个存量资产项目,获利1000多万元,不仅清偿了部分基层供销社的历史债务,而且保留了一批优质商铺,使基层供销社走出了困境。
从2005年开始,桐乡市供销社一方面联合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对传统门店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基层门店向连锁超市转变;另一方面把“新网工程”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有机结合,占领农村市场,延伸销售终端。全市先后发展了东兴日用消费品连锁、农友农资连锁、迎新烟花连锁以及液化气连锁网络,连锁店遍布城乡。2011年,连锁网店总数达675家,全年商品配送额达到1.8亿元。其中东兴连锁超市公司在省“千镇连锁超市,万村连锁便利店”工程建设中影响较大,被省政府授予千镇连锁超市工程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授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试点企业称号。
农产品购销是基层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前些年,不少基层社因身处困境,这项传统业务也停顿了下来。桐乡部分基层供销社从2006年开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结合当地特点,以做大蚕茧、杭白菊业务为重点,兼顾其他,在发展农产品流通中积极作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去年,全市供销社完成农产品收购额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5%。
梧桐供销社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大、风险剧增的不利形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开拓销售渠道,加大与营销大户、村委会和企业的合作,全年共收购蚕茧2820担、杭白菊250吨、鲜榨菜779吨、小青瓜34吨,收购金额达616万元,占全市基层供销社农产品收购额的81%。
今年,投资120万元新建的桐乡石门周墅塘茧站,增强了蚕茧收烘能力。至今,该市参与蚕茧收购的基层供销社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7家,春、夏、中秋三季蚕茧共收购3539担,收购额600万元,收购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0%。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从走进上海世博会,到足迹遍及全国10多个省(区、市),再到进军香港市场,桐乡“董家”茭白声名鹊起。
2003年,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成立时,成员只有几十人。2006年,桐乡市供销社和乌镇供销社一起参办这家合作社后,从加强规范管理入手,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成员达到163人。
现在,合作社种植的早中晚熟茭白交替上市,上市时间从原来的20天拉长到了两个月。而且合作社和所有营销户签订了质量承诺书,营销户和农户达成协议,必须保证收购上来的茭白无农药残留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
这几年,董家茭白陆续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品、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
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为茭白申请了“董家”商标,经过市场的历练,逐步形成了一批固定客户。在消费者眼里,董家茭白是品质的保证。
随着效益的推动,如今,茭白已“走出”了董家村,辐射到了周边的金牛村、南王村等,甚至在乌镇、濮院、屠甸等都能见到董家茭白的身影,惠及4000多户农户。
在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桐乡市供销社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带动力。今年,路家园蚕业专业合作社围绕省级蚕业主导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强桑园基地、小蚕共育建设,初步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今年1-9月,桐乡市供销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额1.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
在建设供销社基层组织过程中,桐乡市供销社采取产权式建办农村综合服务社,选择有市口、有农民集聚的中心村建造,村委会提供集体土地,供销社建造,镇(街道)负责配套设施建设,产权分割,供销社企业负责连锁配送。至今,全市已建农村综合服务社53家,其中产权式服务社22家,今年计划再新建2家。
推进农产品流通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桐乡市供销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日前,记者走进桐乡市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只见净菜加工车间、保鲜冷藏冷库、分割配送车间、检测中心、配送中心等一应俱全。
由桐乡市供销社组建的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配送中心于8月底正常运行,至9月底,已配送绿色农产品70多万元。
据桐乡市供销社负责人金声扬介绍,该配送中心的目的是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目前已有17家单位、1.67万人提前享受到了绿色农产品配送带来的实惠,其中学校12所、师生1.3万名。
金声扬说,目前,桐乡的蔬菜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配送中心成立后,与当地农民、合作社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对农业产业化也是一种带动。
以前,每当蔬菜上市季节,桐乡市凤鸣街道路家园村的菜农凌晨2时就要开着电动车进城卖菜,辛苦不说,价格也不能保证。如今,和配送中心签下订单,就可以足不出户卖菜。在价格上,菜农也有了一定主动权。村支部书记路利荣说,这种“农户+基地+公司”的合作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既解决了菜农卖菜难的问题,也增加了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成为配送中心的股东,每年能拿到一定比例的分红。如今,这样的好事就让桐乡路家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遇上了。
因配送中心直接从田头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蔬菜配送价格可比市场基准价低6%-26%。据了解,配送中心已和桐乡市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基地建立了配供关系。“随着配送业务的增多,以后还要辐射到更多的合作社及大户。”桐乡市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董事长徐建荣说。
在推进农产品流通中,桐乡市供销社做的不止这些。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交易平台,创新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模式,由桐乡市创办的果蔬直销超市于今年3月底开业。该超市总投资1000多万元,营业面积5880平方米,主要经营水果、蔬菜、水产、肉类等,果蔬经营品种达450种以上。目前已有数十家果蔬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与之对接,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营运成本,果蔬供应价格与市场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20%,月销售额150万元。
此外,桐乡市供销社联合3个基层社组建了桐乡供销农产品营销公司,开设桐乡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展销名特优农产品上百种,开展农产品营销和配送业务,建设农产品基地,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到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