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最大的手机招人平台大谷打工网公布的一份重阳节外出务工人员留守父母调查报告显示,31%的受访者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的受访者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39%的受访者表示月薪至少8000元才考虑把父母接到工作所在城市。
快速的城市化对于打工者来说,一方面意味着工作机会和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前者使他们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后者则使他们不得不面临许多城里人不可能遇到的问题。社会的开放和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成为不可能。对于多数来自乡村的打工者而言,他们已习惯了城市的生活,除了短暂地停留之外,很难再回到乡村。但他们的父母却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得不成为留守者。
稳定的收入已成为一个人在城市里安身立命的根本。城里的生活成本给人带来的压力,正在改变着每一个压力之下的人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他们与千里之外身处故乡的父母维系亲情的方式——电话成为联系的基本方式,见面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未来的社会,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机率会不断增加,在此情形下,双方的生活都将不得不更加独立化。但是,随着父母的老去和疾病缠身,独立将变得越来越难。也就是说,老病的父母们面临着现实的养老问题。
因为收入低而不敢将父母接到身边,这绝不是借口,而是现实。对于绝大多数打工者来说,如果有足够的能力,他们一定希望把年纪越来越大的父母接到身边供养。但是,过去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却是“子欲养而力不足”,生活的成本让这一传统社会下不是问题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随着生活成本的增长,不是所有的为人子女者都有能力承担父母的养老,而且,即使有能力,也未必有时间、精力。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养老,尤其是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必须得到正视,并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这一问题所呈现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自《大众日报》 张楠之/文201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