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京举行成立大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指出,要扎实做好品种审定工作,加快审定一批生产急需的优良品种,加强品种审定制度建设和品种审定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余欣荣强调,一是审定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根据作物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需要,水稻加快推出高产稳产抗逆、适合不同气候类型的品种;小麦提高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品种比例;玉米加快推出高产广适、耐密抗倒、适应机械化的品种;棉花推出一批适应轻简化、机械化品种;大豆加快推出一批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油菜推出一批早熟、适应机械化的品种;马铃薯推出一批适应加工专用型品种。力争通过5年努力,主要农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增产5%以上,稳产性、适应性明显提高,抗性、品质显著改善,适应机械化品种大幅度增加。
二是加强品种审定制度建设。加快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提高申请门槛,严格审定条件,增加试验点数,拓展试验内容,公示初审结果;制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管理办法,明确实施绿色通道的企业条件,强化企业责任;完善品种审定规范,统一两级审定标准,增加抗逆、抗病、适应机械化生产等指标;建立品种退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品种清理和退出力度,及时发布有效品种目录。
三是加强品种审定能力建设。加大品种试验站投入力度,启动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小区播种机、收割机、田间自动测产及数据处理等先进仪器设备;加大试验技术研发力度,创新试验技术方法,拓展技术内容;建立国家和省两级统一的品种数据库,实现品种审定全程数据化、自动化。
四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引导支持科研院校的种质资源、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鼓励大型优势企业整合种业资源,利用科研院校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据人民网 宋修伟/文 2012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