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来料加工,浙江农民“爱不释手”

前三季度,来料加工让欠发达地区农民净赚56.32亿元

  □本报记者 袁 卫
  本报讯 特色手工编制等民俗工艺展位前人头攒动,装饰精美、主题鲜明、种类多样的来料加工产品引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驻足,或直接下单,或接洽商谈,气氛热烈。这是记者在全省来料加工精品展洽暨工作会议现场见到的一幕。
  为进一步推进来料加工业发展,促进广大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10月24日,由省扶贫办、省妇联和义乌市共同主办的全省来料加工精品展洽暨工作会议在义乌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及26个省重点扶持的欠发达县(市、区)和台州市黄岩区、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以下简称29县)的相关代表和来料加工经纪人参加会议。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来料加工业已成为我省推动农民充分就业、扩大创业、增加收入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在推动低收入群众加快增收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29县来料加工企业已达1853家,覆盖了其中99%以上乡镇,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11093名、来料加工行业协会69个,从业者达101.9万人。今年1—9月,29县共发放加工费56.32亿元,为来料加工从业者人均增收5500多元。
  为了给来料加工业打造更好的衔接平台,本次来料加工精品展洽会特意在义博会期间举行,还特意开辟了山海协作展区和省妇联来料加工精品展洽区。作为来料加工大市的丽水市,组织了一个“绿谷巾帼来料加工”团队,以强强联合的方式组团参展,在义博会首日举办的签约仪式上,就达成了1720万元的合作意向,签约项目包括珠绣、饰品、围巾、魔术玩具、首饰挂件等多个系列。
  会议指出,下一步,我省将通过加强素质培训、提高组织程度和加强管理服务等手段,培育和提升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比武及扩大队伍规模等措施,壮大和提升来料加工从业队伍;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加大培育力度和加强实绩评估等方式,打造和提升来料加工专业村镇;同时,要把推进和加快转型升级作为深入发展来料加工业的战略重点,把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作为深入发展来料加工业的有力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