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鄞州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

从“要我处理”到“我要处理”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每隔一个星期,就有一辆特殊的车驶入宁波鄞州区某种猪公司猪场,和其他车辆不同的是,这辆车的车顶安装了一扇大窗,打开天窗后,一条全自动的运输带就将公司养殖场的死猪送进车厢内。宁波鄞州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邱惠忠告诉记者,这是一辆病死动物收运专用冷藏车,收上各个养殖场的死猪后,车子就开到宁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动物病死情况,如何处理病死动物,是养殖场头疼的问题。”邱惠忠介绍说,虽然鄞州区有不少养殖场建有化尸池,但都是采用传统发酵技术,处理时间慢,操作不当还会造成污染。一旦动物大量死亡,养殖户就束手无策了,“一些散养户就会偷偷丢弃、掩埋死猪,增加疫病危险。”
  今年,鄞州区率先在我省建立启动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模式,由政府出资购置专门车辆收运养殖场病死动物。该处理模式在8月中旬正式开始运行,有效解决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截至10月10日,鄞州区已统一处理病死猪1487头,共计32.15吨。
  “装运病死猪的专用车是经过特殊改装的,具有消毒、密封、冷冻功能,整个过程中人与死猪不会接触。”邱惠忠介绍,当地在15个生猪存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建起了病死动物集中收集点,由专门机构定期上门收运,并制定了严格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和处理操作规程。“每次运送病死猪时,都要由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和养殖场的三方工作人员签名确认运送猪的数目。”邱惠忠说,根据要求,各镇乡、畜禽养殖场和无害化收集处理单位都要印制无害化处理台账,做到收集处理动物种类、数量有账可查、专人管理、全程监管,确保病死动物处理模式有效有序的安全运行。
  除了在规模养殖场建立集中收集点外,散养户的死猪怎么管?无害化处理中产生的费用谁来承担?鄞州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拿出一份当地刚刚下发的《关于印发鄞州区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记者看到,《通知》要求,今年该区的19个乡镇都将建立病死动物收集点,用于收集散养户的病死动物。“为了鼓励散户主动运送病死猪,我们还将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比如每送一头病死动物到统一收集点,可得到不等金额的补助费用。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均由政府承担。”邱惠忠说,为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养殖户产生抵触和不理解情绪,当地还通过报纸、网络、公开信等途径,大力宣传实施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户的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大家的思想从以前的病死动物“要我处理”转变到现在的“我要处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