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林业

开化十里铺村:苗木种出致富路

  如今的开化县城关镇十里铺村,连片的大棚中,各类苗木争奇斗艳,竞相攀高;村中绿树成荫,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苗木掩映;村内卫生整洁,空气清新——苗木种植产业已成为该村助农增收的一大门路。
  十里铺村现有人口1000余人,靠着发展苗木产业,仅用了几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就从2002年的3000多元上升到了目前的9000多元。据村支书程竹贵介绍,目前,该村已有3家苗木合作社,20多户种植大户,近1100多亩耕地、林地用于苗木生产。
  日前,笔者走进十里铺村苗木基地,探究苗木种植这一富民产业。
种植苗木富了一方村民
  汪桂娥从2003年开始种植苗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自己家的几亩地满足不了种植需要,她又从村里其他人手里承包了10亩地,种起了桂花、紫薇、罗汉松等苗木。“这些苗木,经过几年精心抚育,长势良好,行情好的话,一棵桂花树就能卖到3000—5000元。年收入20万—30万元不成问题。”
  汪桂娥告诉笔者,以前丈夫常年在外地给绿化公司做工程项目,2003年,夫妻俩从亲戚家借了500元开始了苗木种植。这几年,他们自己又开始做绿化工程,每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靠的是信用和汗水,我们才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汪桂娥家里正在建造小洋楼,小日子过得舒舒坦坦,她对苗木种植也充满了信心。
  种苗木是个精细活,浇水施肥自然不用说,等到苗木抽芽冒叶时,还得起早贪黑地为苗木搭建温棚。但是这些对于村民辛学森来说不算什么:“每天从早上五点忙到晚上七八点,再苦也没有怨言,比外面打工强,一年有十几万元收入呢。”
  和汪桂娥、辛学森一样搞苗木种植的大户在十里铺村有20多户,苗木品种有桂花、红枫、广玉兰、红叶石楠、香樟等近40余个,年销售收入在10万元至百万元不等。同时,在苗木销售旺季,这些大户雇佣本村村民3000人次起苗、装运,又增加了其他村民的收入。如今,十里铺村苗木种植株数超过了600万株,培养了10多位苗木贩销户,苗木已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发财树”。
多渠道实现持续增收
  2000年开始,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十里铺村对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供给种植大户,形成苗木规模化种植。“以前苗木种植面积只有几十亩,苗木品种也只有10余种,而且生长周期都较长,几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华友苗木合作社社员程新南回忆道,“不过我们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后的资源优势,大力扩展苗木种植面积。”几年来,十里铺村的苗木种植面积由初期30亩扩展到目前近1100亩,苗木的品种也由10种发展到现在的40余种。程新南自家的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6亩扩张到现在的134亩。“效益不错,近年来都有好几十万元的收入。”
  华友苗木合作社是目前十里铺村最大的苗木合作社,现有9个大户加入合作社。“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程新南说,合作社从初期单一的繁育种植杏、桃、梨等常见的果树苗木,到逐步扩展到种紫薇、香樟、桂花等绿化树苗;从不断引进繁育果树苗木新品种,到开始注重果树苗木品种的多样性与纯度的可靠性,合作社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果树苗木种植路子,苗木销往河北、重庆、江西、上海等地。
  这两年,合作社承包了不少绿化工程项目,工程所用苗木大部分由合作社自己种植。“一项工程下来纯利润至少也是好几十万元!”绿化工程让合作社尝到了甜头,他们决定将苗木销售与工程承包相结合,多方位开拓苗木市场。“光靠和别人合作还不行,我们要自己承包工程!”程新南说,目前合作社有3个成员专门在跑绿化工程项目,哪里需要绿化,就主动请缨,承包工程。“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销售队伍,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华友苗圃的知名度,努力开拓外埠市场,形成外埠网络销售格局。”
吴莉莉 余华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