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全省畜牧机械化促进大会暨农机牧艺融合现场会日前在海宁举行。会议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将以农机牧艺融合、畜牧机械示范推广以及畜牧机械发展政策扶持等为重点,加快推进畜牧机械化,率先实现浙江畜牧业现代化。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出席会议并讲话。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亦然。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和省级政策引导和财政大力扶持下,我省畜牧机械化快速发展。离地高床、网围栏、通风降温设备、节料喂料器、固液分离机等已在畜牧机械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动送喂料系统、母猪群养系统、智能化消毒设备、空气净化系统、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也在逐步推广应用。此外,我省畜牧机械企业新申报农机推广鉴定的畜牧机械产品数量逐年增加,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畜牧机械化快速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装备支撑基础。
去年5月份以来,省畜牧兽医局、省农机管理局多次联合组织基层畜牧与农机管理部门、规模养殖场、饲料厂、农牧机械生产企业等,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及培训班,研究畜牧机械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共同推动畜牧机械化进程。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将自动化喂料系统列入省级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省散装饲料配送和生猪自动化喂料系统推广快速推进,仅今年1-9月,由省内畜牧机械生产企业“海宁海牧”、“建德明扬”、“杭州鼎佑兴”、“衢州天元”、“浙江华腾”和“浙江朝晖”等安装自动喂料装置的养殖场达120多家,自动喂料线1300多条,自动喂料存栏猪群增加60多万头。
赵兴泉指出,我省畜牧机械化推进和农机牧艺融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畜牧机械化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养殖工艺与机械产品的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畜牧机械的发展水平及产品维修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他表示,近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畜牧机械及设施装备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推动畜牧养殖从传统小规模、低水平、开放式的饲养模式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方向转变,能有效提升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目前我省畜牧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畜牧机械大力推广应用需求强烈,条件成熟。为此,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进程。
加强农机牧艺融合。畜牧兽医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养殖生产工艺上的研究与改进,从牧场布局、栏舍结构、设备配套、品种选定、生产流程、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科学制定适合机械化操作的标准化生产工艺,最大程度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农机部门要根据畜牧业生产工艺组织研发适合畜牧业生产实际的适用、实用、高水平的畜牧机械装备,同时要吸收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畜牧机械的性能、质量评价工作。
抓好示范推广。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使他们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畜牧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同时,充分发挥规模养殖场和合作社等主体在农机畜牧融合中的优势作用,推广示范一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先进技术,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今后凡是涉及重大的农业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将农机农艺一起研究布置,一起检查落实。推广重点方面实施“分步走”战略,目前以示范推广自动喂料和防疫消毒、畜禽排泄物处理、散装饲料配送等设施设备为重点。
推动畜牧机械发展与提升。按照“扶优扶重扶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机行业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并在科研开发、税费优惠、贷款贴息、技改和基本建设投资等方面加大对农机行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省养猪生产水平高的优势,加快高水平新型畜牧机械的研发与生产,像我省的联合收割机、茶叶机械一样,争居畜牧机械全国领先地位。
加强畜牧机械的研究开发。畜牧与农机部门将共同协调,牵头组织推广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机械企业以及规模养殖场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研发生产引领行业潮流的新型畜牧机械设备。
加强政策支持。用好用足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畜牧、农机部门将共同研究提出适合畜牧业需要的农机支持目录与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