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姚力丹/文 叶敏/摄
秋天,总能不断收获惊喜。
在这个2012年的秋天,刚刚结束的省农业厅第三届“科技与创新周”活动上,创意农业与农业合作报告会、首席专家服务“两区”建设活动、青年干部职工参观农业科研基地、浙江创意农业成果图片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启动仪式……一场场“科技大戏”粉墨登场,科技的魅力得以全方位展示,创新的活力被激发,创意农业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创意农业提升产业”,是此次活动的主题。它让活动充满了惊喜与梦想,很好地诠释了科技农业、文化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也为我省“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提供了现实途径。
浙江大地,创意农业风生水起。
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挖掘农业文化……使我省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农村的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和延展,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成倍放大。活动期间,由53件作品组成的创意农业成果图片展,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与成果。天台山艺术葫芦,把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制模技术、天台山佛教文化有机融合,卖产品、卖文化,普通的葫芦身价百倍;仙居油菜花节把稻草人的艺术美与油菜花的自然美巧妙融合,卖生产、卖景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辉的多赢;奉化滕头村让苗木产业、新农村建设、旅游三者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卖生态、卖健康,“中国乡村休闲第一村”实至名归。
浙江大地,科技应用蔚然成风。
创意来自于灵感,更离不开科技。创意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对加快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加现实的要求。如今,它正在成为现实。
活动中,得到专家指点的富阳农民周午富,手中已稳操丰收的“胜券”。在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基地,高新技术设备、新奇特农产品、简单实用又充满科技含量的种养技术,让前去参观的省农业厅青年干部都叹为观止。正是这些多层次、多样式的技术落地,为我省现代农业尤其是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浙江大地,科技兴农深入人心。
作为科技落地的纽带,农技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此次“科技与创新周”的重头戏之一,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启动仪式,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点。连续3年参训的磐安农技员陈柏寿说,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技人员具备更加系统、更加先进、更加全面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服务好农民。诚如不少参观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基地的省农业厅青年干部感叹的那样,只有接触并掌握了农业科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拥有开阔的思路与视野,才能学好本领,服务“三农”。如今,浙江已不乏热衷于农业科技创新、热心于服务“三农”的农技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让科技兴农之花,花开之江大地。
可见,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有效对接,融合科技、文化、社会、人文要素,形成创意农产品、农业文化、农业活动和农业景观的创意农业,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建设“两富”浙江的有力抓手,它已给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