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为百草枯水剂禁限用列出了明确时间表:自2014年7月1日起,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证将被撤销,2016年7月1日水剂停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作为吡啶最大的下游消费产品,百草枯的禁限用将为吡啶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后百草枯时代,吡啶行业将何去何从?
9月18日-19日,在上海主办的2012年吡啶及其衍生物市场峰会上,业内专家认为,尽管百草枯水剂面临禁限用,但吡啶类其他产品仍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后业界可致力于发展百草枯水剂替代制剂或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的吡啶类农药产品及医药产品等。
据了解,百草枯是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品种。目前全球60%~70%的吡啶都用于生产百草枯,而世界上60%的百草枯需求量在中国。因此我国百草枯的发展对吡啶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近几年来,百草枯安全和误服事故频出,且误服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根治。因此,三部门决定联合采取禁限措施。
上海农药研究所冷阳教授说:“水剂是百草枯目前唯一的产业化剂型。因此,能否开发出百草枯水剂新型替代制剂关乎百草枯的命运。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人、畜误服或制毒的可能性是替代制剂研发的核心。”
据笔者了解,目前百草枯企业及相关院所正加大力度对安全的替代制剂产品进行研发。研发主要集中在制备水溶性胶剂、喷雾干燥法制可溶粒剂、挤压法制可溶粒剂三种技术方案。冷阳强调,“百草枯替代制剂通往产业化、商品化的道路上还需过三关。一是产品安全评价、评审关,包括生产过程的安全、使用过程的安全等;二是产品生产经济关,这就要求成本价格不能过高;三是要通过用户的使用惯性关,在药效、价格、使用等方面与原水剂比较要有优势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农药技术中心胡笑形教授则认为,“虽然剂型改进都在努力之中,但从工艺、配方复杂性、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农民的接受度方面都难以与原来的水剂进行竞争,百草枯进入了夕阳时代。”他指出,吡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放在含吡啶的其他高附加值、高效的新农药上。目前含吡啶的农药产品有50-60种,很多含吡啶农药已不再受专利保护,这也为发展吡啶类农药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陆险峰介绍,我国吡啶及其下游衍生物市场正在不断扩大。2009年-2011年,我国吡啶及其衍生物增长率超过13%,已成为全球吡啶类产品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区域。随着吡啶产业的全球发展、下游产品生产和市场的转移,吡啶产业将迎来兼并重组时代。 刘敬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