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一掌”(兔头、鸭头、鱼头、鸭掌)闻名衢州。48岁的占金根则促成了“三头一掌”走出衢州,闻名大江南北,成为衢州的特色“名片”之一。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占金根和“三头一掌”更是名声大振。从一个路边大排档一跃成为衢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占金根是如何将这不起眼的街头小吃“三头一掌”煮到极致,成就出一番事业的?
■一种情结:舌尖“刻”着妈妈烧的兔头味
占金根和“三头一掌”结缘,要从40年前说起。当时,占金根兄弟姐妹6个,他排行老六,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家里的餐桌上很难见到一碗荤菜。每逢周末,母亲总是买来兔头给孩子们改善伙食。这是占金根最开心的日子,总喜欢呆在灶台旁边,看着母亲烧兔头。占金根吃着母亲做的红烧兔头长大,对兔头的美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依恋,对兔头的加工制作方法也耳濡目染。
1988年,对兔头情有独钟的占金根辞去了国有企业的稳定工作,下海承包了位于衢州车站边的衢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实验饭店。因为嘴角上有颗痣,一些食客就直呼他“一粒痣”。2000年,车站搬迁,他干脆把酒楼搬到了蝴蝶路,并改名为一粒志酒楼。刚搬到蝴蝶路时,别人的酒店生意红红火火,但他的酒楼生意却十分冷清。为了增加酒楼的人气,占金根一有空闲就公关,晚上还打时间差,隔壁饭店晚上八九点钟关门,他却要开到凌晨两三点。由于菜确实烧得好,加上价格实惠,服务周到,渐渐得到了顾客的肯定,于是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占金根发现,“三头一掌”不仅点的人多,而且由此产生的酒水用量特别大。于是,他就盘算着要在“三头一掌”上再下狠功夫。
“要烹调出风味独特的‘三头一掌’,最重要的是调料,要想让自己酒楼的‘三头一掌’与众不同,也只有从调料上入手。”占金根说。为了研制风味独特的调料,占金根开始钻研起调料书来。只要一空下来,占金根就捧起调料书仔细研读,然后买来调味药材,一个人钻进厨房,进行试验。为了调出理想中的味道,占金根每次做试验至少投入上百个兔头鸭头,烧制好后,他给员工、亲戚朋友、顾客免费品尝,让他们提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到2001年,“三头一掌”在他的手中已经成了一道招牌菜,销量由最初的每天几十份上升到400多份。但有顾客反映,味道虽好,只是吃了要上火。占金根几乎翻遍了书店中所有的调味品书,同时虚心向高人求教,最终他才尝试着在烹制过程中加入枸杞、麦冬等多味降火药材,容易上火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样,由占金根自创的用几十味中药材佐料组合而成的调料,终于研制成功。
■一次变革:造就衢州特色旅游“回乡货”
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一粒志”的“三头一掌”已经从大排档特有的菜肴,转身成了衢州大型酒店的招牌菜,“一粒志”的“三头一掌”也已悄悄走出衢州,走向大江南北,那些外地慕名而来吃鸭头、吃兔头的客人与日俱增。
“记得有一年,一群上海客人专程来到店里吃兔头,从黄昏一直吃到半夜,临走时,这群客人竟然一口气买下了整锅兔头,总计400多个。”占金根甜蜜地回忆着。
自从生意好了后,占金根发现,“三头一掌”发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能满足本地和就近地区的客户需求,一些外地来的客户每次大老远来只能带走几十只,而且保鲜困难,高汤也容易洒在顾客的车上。如何使“三头一掌”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三头一掌”的独特风味?占金根开始了新的思考:“对,就用真空包装来解决这外带的问题,使远道而来的客人携带方便。”于是,真空包装精美的一粒志兔头、鸭头和鸭掌一面市,就成了外地食客和来衢州旅游的顾客必带的一样“回乡货”。
2008年,“一粒志”专业生产“三头一掌”的食品加工厂开张,完成了从大排档向工厂化生产的转身。占金根成为衢州“三头一掌”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者。
同年,一粒志酒店、一粒志专卖店开张……两年间,“一粒志”在衢州、金华、湖北等地开了5家酒店、20多家专卖店。如今,“一粒志”的兔头、鸭头一天的销售量达2万多只。
■一颗善心:无偿授艺让更多人圆创业梦
为使“三头一掌”走得更远,从2000年起,占金根把自己精心研制的“三头一掌”卤制方法传授给了6个徒弟,然后让他们走出衢州去创业。有个叫王良木的徒弟选择了到杭州创业,如今30出头的小伙子除了在杭州市区经营一家酒楼外,还合伙参与了4家大型酒店的经营,年收入早已在百万元以上。近年来,另外一些徒弟也分别在广州、深圳、杭州投资开店创业,目前他们的经营业绩相当可观,生意越做越大。
徒弟们相继成功,占金根甭提有多高兴。针对徒弟们成功的经验,他开始揣摩,如果想创业的人,苦于没有好的项目,那促成他们开个“三头一掌”的专卖店不是很好吗?专卖店对店面的要求不大,如果掌握要领,能烧出“三头一掌”的独有风味,就能确保生意兴隆。于是,从2005年起,占金根就开始向一些朋友和老客户传授制作工艺,到2008年他又主动与衢州市就业局和市区的各社区等单位合作,无偿传授“三头一掌”的加工技术,使200余名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受益。2009年,在当地荷花街道荷西苑社区举办的一期培训中,学员年龄小的20多岁,年龄大的有60多岁,他们学成后到浙江、江西、江苏、上海,远的跑到湖北宜昌去创业。60多岁的张大爷在市区斗潭摆个小摊,一天也能挣个百把元。
占金根这样无偿传授制作工艺,不但没有影响“一粒志”的产品销量和酒店生意,反而提升了公司的声誉,促成了事业的更快发展。
同时,占金根还热衷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他将酒楼当月“三头一掌”销售的两万元利润全部捐给了衢州市红十字会。
■一个愿景:找一片青山绿水二次创业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11年8月,“一粒志”位于衢江区廿里开发区年产1500吨“三头一掌”的现代化食品加工新厂投入生产。除了生产“三头一掌”的卤制品,还生产更多的特色食品。随着大型食品加工基地的运行,“一粒志”在企业团队建设、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企业统一标识、市场营销构架、品牌运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产销也有了全面的提升。
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占金根考虑,最好能找到一处山水秀美的地方,培育自己的原料基地,再用自己的绿色环保原料来精制“三头一掌”,从而解决食品安全的源头问题。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占金根考察了衢江、柯城两区的不少乡镇,但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与衢江区后溪镇党委徐书记的偶遇,促成了他在后溪镇的投资。
2012年7月5日,浙江一粒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目前1200亩的土地流转已接近尾声。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中,一个集种植、养殖、农业开发研究、农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将在衢江区的后溪镇建成,一个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一站式服务的绿色环保新模式,将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俞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