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擂响虫口夺粮“战鼓”

  眼下正是我省晚稻能否夺取丰收的关键时期,但自7月中旬以来,水稻褐飞虱病虫害就来势汹汹,基数高、势头猛,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的丰产丰收,近期,我省擂响了虫口夺粮的“战鼓”。
合作社治虫忙
  9月17日一大早,嘉兴市农经局植保站技术人员再次来到秀洲区高照街道高家桥村孟永土的晚稻田头,查看褐飞虱虫害情况。嘉兴市农经局植保站站长罗雪明告诉记者,9月7日,孟永土的35亩田块最高虫量曾达到每亩200万只,已达到特大发生程度。虽然前期进行了防治,“但可能是我在喷药用水量上还不够,所以虫害非常严重。”孟永土告诉记者。“没有看到过这么严重的虫灾,要是没有市里和镇里的农技专家教我配药、打药,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高照街道另一位种粮大户罗启敏说,上个星期,他已经在市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第二轮防治。
  嘉兴市绿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豪君最近格外忙碌,他是南湖区大桥镇有名的“田保姆”。“最近,合作社300多台担架式喷雾器和300台小型喷雾器全部投入使用,合作社下44个服务站全面开动,每天忙碌在田头喷洒农药的雇工就有近千人。”据吴豪君介绍,近两个月以来,他已经为1000多户粮农提供了治虫服务,防治面积近7.5万亩。据了解,在嘉兴市,像吴豪君这样为粮农提供统防统治服务的植保合作社全市有107家,服务面积达到37万亩,占全市水稻防治面积的21%,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质量。
早预测早防治
“其实,早在7月3日,我们就已经预测到了今年褐飞虱虫害,并发布了警报。”罗雪明告诉记者,当时,嘉兴市农经局组织植保专家开展水稻病虫害情况检查时就发现,今年褐飞虱有明显的大发生趋势,并通过病虫情报通报了发生动态和具体防控技术措施,市府办也发布了紧急通知,还召集各乡镇负责人和农技员召开晚稻褐飞虱防治专题工作会议。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为此,嘉兴市采取了“治三、压四、控五”的具体措施,罗雪明介绍说,“治三、压四、控五”意思就是前期治理三代褐飞虱,着力压制四代褐飞虱的基数,重点防控好五代褐飞虱。“9月10日至15日,已经是第五代褐飞虱危害集中暴发期,我们已进行了及时的防控,”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嘉兴全市已累计防治褐飞虱超560万亩次。
  据悉,下一步,为打赢防病治虫夺丰收这一场硬仗,嘉兴市农业部门积极部署防控工作,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发动基层农技人员、植保服务组织的植保员深入田头,加大普查力度和频率,准确掌握田间褐飞虱发生动态,杜绝因监测预警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治时机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目前防治关键时间段,嘉兴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与市植保部门一起,加强对各农资供应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同时,市植保部门还继续在本次防治后做好效果的普查,发现虫情仍严重的,须及时提出补治技术方案,必要时要积极依托植保服务组织,组建应急防控队伍,开展应急防控服务。
绷紧防虫“这根弦”
  据省植保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褐飞虱是危害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吸食汁液,可使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水稻毁秆倒伏造成绝收,致害性极强,而且仅看稻穗很难得知虫害发生程度,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特别是今年,我省受褐飞虱前期迁入早、迁入量大,田间虫量大,短翅型成虫出现早、数量高及防治、气候、食料等因素影响,今年晚稻褐飞虱发生情况十分严重。省植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做好晚稻褐飞虱防控工作,前期已要求我省各地应切实加强虫情监测,发动基层农技人员、植保服务组织的植保员深入田头,加大普查力度和频率,准确掌握田间褐飞虱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倡选用长效与速效相结合的对口药剂,提高施药技术,药后注意检查防治效果,对未达到防治效果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记者了解到,8月底,金华市农业局在婺城区洋埠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专门召开全市晚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现场会,分析病虫害发生形势,进一步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病虫害防控工作;建德市农业部门则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短信、报纸、网络、电台等多种手段平台,广泛宣传此次病虫害的严重性和相关防治对策,积极营造防控氛围;江山市农业局组建了5个农技专家组,他们边检查边指导,及时通报了各乡镇防治情况,实地指导、组织粮农开展联防联治。加强对防控所需农资质量的监管,检查农资经营店150多家,积极组织对口农药的调运供应,确保农民安全放心用药。
  同时,省植保局提醒,当前正是水稻产量形成和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重大病虫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各地务必提高警惕,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分类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晚稻丰产丰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