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前两天,受弱冷空气影响,我省大部地区出现阵雨或雷雨,气温一下子跌去很多,天气暂时转凉。据省气象台监测,杭州、绍兴、衢州、金华、温州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全省气温普降至30℃以下,其中浙中北气温下降至19℃-23℃,浙南地区25℃-30℃。
一场淅淅沥沥的雨,赶走了暑热,带来了清凉,季节仿佛一下子从夏天进入了秋天,让大家体会到了一夜入秋的感觉。但从昨天开始,冷空气告一段落,气温又开始缓慢回升。
气温缓慢回升,入秋尚需时日
虽然这场冷空气降温幅度挺大,但省气候中心说,我省并未就此入秋。从气象学上说,入秋要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低于22℃才行。
通常,9月份是我省进入初秋的阶段,北方的冷空气开始活跃,常年有4-5次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增多, 我省9月份常年平均气温在23℃-25℃之间。
历史上,我省一般都是9月下旬入秋,最早的是1982年,9月9日就入秋了,最晚则是2006年,10月23日才入秋。
不过,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这股冷空气确实推动了入秋的进程。在这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北方不少地方气温跌至立秋后的最低。据中国气象网消息,目前,北方70%左右的地方都已入秋。
然而,我省入秋还要再等等。据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我省日平均气温≤20℃的初日,全省均接近常年或略偏迟,浙北大部分地区将在9月末至10月初(常年9月28日)出现,浙中、浙南两地区出现在10月中旬中后期(常年10月13日)。而日平均气温≤22℃的初日,浙中西部和浙北地区将出现在9月中旬前期(常年9月15日),其他地区出现在9月中旬中后期(常年9月21日)。
省气候中心说,目前,我省还处在夏季,随着冷空气影响的结束,气温又会逐渐上升,9日、10日全省最高气温一般29℃-31℃,浙南地区31℃-33℃。由于受多股小冷空气影响,全省阵雨或雷雨天气较多,气温也会出现阶段性起伏。
“秋老虎”不太可能出现,防台仍需重视
虽然我省的秋天还没到来,夏天也尚末结束,且下周的最高气温还会升到30℃以上。那么会不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呢,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省气候中心说,目前我省已进入夏秋转换期,“秋老虎”一般出现在8月末和9月初这段时间,出现的时间长短不一,从几天到十几天都有可能。近几年出现“秋老虎”的年份,有2006年8月26日到9月1日连续高温,其中8月29日竟高达39.2℃;2003年8月22日至30日高温长达9天,其中8月27日和29日的最高气温均在38℃以上。
秋天不是一下子到来的,是在一次次冷空气的造访下,温度不断被拉低,然后开始正式登场。因此,接下去即使再热,也不会有盛夏时的那种炙热的感觉了。
虽然“秋老虎”不太可能出现,但防台这根弦却还得绷紧。8月份,台风接二连三影响我省,防台抗灾丝毫不马虎。目前太平洋上虽然风平浪静,但历史上9月份也是我省受台风影响较多的月份。据统计,1951年以来,在9月份共有52个热带气旋影响我省,约占总数的30%。其中,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我省,从近十年来看,分别有2004年9月13日登陆温州龙湾区,2005年9月11日登陆台州路桥金清镇和2007年9月19日登陆苍南霞关镇。
气象条件利于稻飞虱发生,统防统治不可忽视
昨天是24节气中的“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如果说夏季的雨,下完继续闷热,白露以后,这雨就越下越凉了。即便白天气温仍有30℃,昼夜温差也会越来越大,甚至相差10℃多。
白露过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会出现秋季低温天气,给晚稻抽穗扬花带来不利影响。农事操作上要特别重视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今年由于受台风影响,我省降水偏多,加上气温和湿度适宜,十分有利于晚稻病虫害的迁入和发生。据农业部门田间调查,今年晚稻后期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尤其是迁入性飞虫如稻飞虱可能大发生。
农气专家建议广大农户,当前要加强晚稻后期病虫害田间监测,及时发现灾情,实行科学防治策略,并向植保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做好晚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控制水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尤其是加强稻飞虱防控,确保晚稻丰收。
同时,要做好晚稻田间后期管理,增施粒肥,促进产量形成。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在冷空气来临前,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秋季低温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两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