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江南水乡最常见的水生草本植物。有千年种植历史的“志棠白莲”,在龙游县颇具规模。目前,龙游莲子种植面积近1.2万亩,仅横山镇就有6200亩。
荷叶田田、风月无边,赏莲、采莲蓬、剥莲子、酿莲子酒……如今,横山镇的莲花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财富故事。
一天,从剥莲子开始
在横山镇,许多农户的早晨是从剥莲子开始的。家家户户都种了几亩莲子,剥莲子的场景随处可见。
早上5点,64岁的邵章庆就起床了。他光着上身,将一只塑料盘放在地上,备好小竹凳,开始处理头天傍晚采来的一堆莲蓬。
要将莲子晒干兑换成钱,需要5道工序。分别是:剥莲蓬、拉莲壳、去莲皮、通莲芯、晒莲子。这5道工序完成后,才将干莲子卖给收购商。剥完莲蓬,邵章庆开始拉莲子壳。拉莲子壳是技术活,青绿的莲子外壳看起来很脆却韧性蛮大。“拉莲子壳,手法轻重很有讲究的,轻了你拉不开壳,重了莲子又被割坏了。”
笔者尝试着上去搭把手,左手拿了一粒莲子,右手拿起木制的小莲子刀,起先还担心力道太大割坏了莲子,可一刀划下去莲子壳却纹丝不动。尝试了几次终于拉开了壳,但却在莲子上留下了一道刀痕的印记。“这样的力道就太重了,去了壳的莲子上有划痕卖相就不好了。”来帮忙的邻居翁美香看后笑了。她接过莲子刀做起了示范,同样的动作在她手上变得流畅很多,一刀下去,白胖胖的莲子便顺着木板滚落进盆里。
接着便是去皮和通莲芯。这种手工活,在村子里常常会交给放暑假的孩子做。“小孩子灵活,手脚也快。不过我动作也不慢,我和老伴从早上到现在已经通了8斤莲子。”时钟指向10点45分,邵章庆手里拿着一根用红色塑料包裹着的铜丝,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在不停地通莲芯。
只见一个毛竹编的筛子上散着一些去了皮的白莲子,他面前的一只小铁碗里有大半碗的莲子芯,青黄相间,煞是好看。“受天气影响,今年莲子产量不高,每亩产莲子50公斤左右。可是,产量低,价格就高了。”邵章庆说。今年,他种了2亩莲花,新鲜的莲蓬每个售价八毛五,已卖了3000元的莲蓬。干莲子卖了15公斤,每公斤是76元至80元。现在,一亩莲子有4000元左右的收成,足以支撑起当地人们的生活。
横山镇农户的莲蓬早在20多天前就开始采摘了,8月份是最多的时候,一直要采到10月1日。“以前,我家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都是靠我剥莲子的。”58岁的村民翁美香相告。有一年,翁美香收获300公斤干莲子,除去成本赚了1万元钱。今年,她种了1亩田莲子。笔者看到,她家门前放着一个白炭火炉,火炉上面的筛子里全是正在晒太阳的莲子。
一口莲子酒,满嘴清香
江南水乡,用稻米酿出的黄酒并不鲜见,衢州不仅有衢县三白酒、龙游红曲酒、江山谷烧等传统名酒。而今,在志棠又有满嘴清香的莲子酒。
但凡植物果实几乎都可以酿酒。而将莲子酿制成酒,是近几年的事。
翁美香的莲花种植面积减少,原因是她不仅酿高粱酒、荞麦酒,还有莲子酒。她有一个作坊,除了自己酿酒,她还为散户加工酒。翁美香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土法酿制莲子酒,今年已为别人加工了500多公斤的莲子酒。“我自己也加工了150公斤的莲子酒。”翁美香说,这可是上等的好酒,拿到外地要卖六七百元一公斤呐。
而将莲子酒打入超市的,就不得不提志棠村的吴少君。
吴少君是浙江毓硒土特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正是看上了“志棠白莲”优良品质,她才开始了自己独特的酿酒旅程。她牵头成立的龙游文君富硒种粮专业合作社不仅种富硒水稻,还种富硒莲子。“合作社种了200多亩的富硒莲子,酿酒的原料充足。”
在2011年之前,吴少君采用土法将莲子先浸泡、蒸煮,然后发酵来酿制莲子酒。“后来我不想小打小闹了,我想把这么好的莲子酒推销到外地去。”2011年11月,吴少君委托衢州一家酒厂为自己加工莲子酒。
与一般谷物不同的是,蒸煮莲子时会变成糊状,难以酿出酒。土法是用谷糠拌碎莲子再蒸煮的。而这种加谷糠酿制的莲子酒,并不是吴少君想要的纯天然莲子酒。“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可我就是想和别人做得不一样。”而酒厂只为她提供场地和设备,她不知道怎么去做。“刚开始连盖子都掀不起来,我们前后试了十几次才成功。”最终,1500多公斤的莲子损耗让她掌握了酿酒技术。
“我们是4公斤干莲子才酿1公斤莲子酒,目前已酿制1万公斤莲子酒。”吴少君说,这种52度酒精浓度的莲子酒每公斤批发价是360元至640元,今年5月已申请注册了“毓硒”商标。她的莲子酒已打入福泰隆超市,迄今已外销5000公斤。
一朵莲花,引来乡村游
走进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眼前是望不到边的绵绵荷田,荷田中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让人赏心悦目。
镇干部邵根春告诉笔者,天池村有莲子种植面积800亩。成片的荷花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商机,去年来赏荷的人有3万人次以上,今年估计有6万人。人来人往,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而莲花丛中衍生的农家乐旅游也开始风生水起。
今年6月新开张的“天池村农家乐”,在8月上旬荷花节那几天几乎每天中午有十桌客人,晚上三四桌。在双休日,经常客满。
隔壁的“天池农庄”农家乐生意也不逊色。农庄是一栋3层的小楼房,一楼有一个厅两个包厢,走进去,满目皆是有关荷花的摄影作品。大厅正中挂了四幅荷花画,两边墙壁上则是去年荷花节的照片。农家乐女主人李美君正和弟弟李建华在剥莲子。李美君说,今天中午来了两桌客人,刚忙完。
“客人来的时候,喝莲子汤、品莲子酒,还将新鲜的莲蓬带走。莲蓬一元一朵,卖了700元了。从正月到现在,有40来万元毛收入。”李美君乐呵呵说。前来相帮女儿拉莲壳的七旬老人赵素琴自豪地说:“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还拍过我呢,种莲子、办农家乐让大伙的钱包鼓起来了。”
莲花浑身是宝,莲花深处的农家乐已将荷花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有客人到来,必上一壶清香的莲子芯茶,然后再上一碗新鲜的莲子汤。夏日,茶香弥漫,再喝喝莲子汤,那个清凉舒适,整个人仿佛真的在天池沐浴了。说到最特色的菜必是“脆皮荷花”,炸起来色香味俱全,满嘴荷香。莲藕也是一道极佳的清口菜,而其他的菜肴,每盘会铺一层荷叶再上桌。
邵根春说,除了卖莲子和莲子酒以及办农家乐卖风景,每年还有40万支荷花出口日本,装扮日本的“荷花节”,其中从横山镇出去就有10万支。其实,早在2002年,这里的莲子就飘洋过海进入了美国洛杉矶的超市,每年出口一个集装箱。
一朵莲花富万家,这一地的清香既是财富,更是龙北山区农民的平常生活。
一粒莲子衍生一大产业,农户从种莲子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形成卖莲子、卖荷花、卖莲子酒和卖风景的产业链。莲花产业从“一村一品”开始,已形成“几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地方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
产业提升中,农民是创业的主体,在横山镇不仅有邵章庆一样辛苦劳作的老把式,也有像吴少君这样的创业领头雁,他们以市场为导向,用心种好莲子、加工出高质量的莲子和莲子酒,使得龙游的莲花产业从单一向产业联动发展。产业做大、做强了,受益的还是农民自己。村民钱袋鼓起来了,村庄变美了,而今更是转型升级到高层次的卖莲花风景,推出了以赏荷、采莲子、卖荷花、品莲子酒为重点的乡村休闲旅游。 胡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