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通讯员 范正民
行走在8月的庆元田野,但见瓜果蔬菜郁郁葱葱,粮田稻穗重重叠叠,丰收在望。然而,除了丰收,庆元的农民心中还有更大的期待:他们的“田保姆”能够早日康复,尽快回到他们的身边。“田保姆”是农民们对庆元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当地粮食生产首席专家廖必长的亲切称呼,目前,这位农民朋友的贴心人正饱受胃癌折磨。
工作,一直是他最执着的
这是廖必长一手规划并指导建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这是他指导建设的水稻育秧中心;脚下的这条水泥路和沟渠是今年6月刚刚修建的,资金是他在住院前从上级单位争取来的;这是他带领大家发展起来的高山蔬菜基地;这是他指导服务的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在菇乡大地采访期间,除了处处可见廖必长带给庆元农业的喜人变化之外,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是个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人”。
自1981年从农校毕业之后,廖必长就和农技推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乡镇农技工作人员到县种子公司副经理,再到县农业局粮油作物站站长,乃至县农业局粮食生产首席专家,他始终奋斗在农技推广一线,30多年来,他跑遍了庆元县大大小小20个乡镇的345个行政村,田间地头成了他人生最精彩的舞台。“工作要认真负责,做事要脚踏实地”,廖必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说起廖必长的认真,黄田镇农技站站长谢善活是“又害怕又佩服”。去年,在廖必长的指导下,黄田镇在该镇农民严岩青的稻田里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对比实验。按廖必长的设计方案,该实验必须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可严岩青因为担心水稻减产,偷偷往试验田里追加了肥料,而谢善活并未注意到这一细节。这一实验数据上报到县农业局后,经验丰富的廖必长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在廖必长的坚持下,黄田镇只得重做该项实验,为保证数据精确,廖必长蹲守在稻田里,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在他眼皮子地下干活,丝毫也马虎不得,施肥的时间、天气、数量都有严格要求。”谢善活坦言,对廖必长近乎苛刻的实验要求,他也曾心有怨言,但是看到廖必长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心中更多的还是佩服,“若不是他这么认真,我们的实验不可能取得成功,庆元的粮食生产也不可能在近几年发展得这么好。”
据庆元县农业部门统计,近年来,廖必长带领当地农技员们已累计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45万亩,超级稻集成技术30万亩,再生稻高产技术9.5万亩,这些技术累计为庆元农民增收1.23亿元。
30多年来,廖必长主持或参与的科研推广项目获得农业部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省、市、县农业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奖15项;发表省级以上科技论文31篇;他本人也获得了丽水市第五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丽水市农业系统十佳农技干部、庆元县首届突出人才、庆元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农民,一直是他最关心的
2010年,廖必长被查出患有胃癌,并与当年3月接受了胃部整体切除手术,今年6月13日到8月22日,由于胃部复发,他一直在杭州、丽水和庆元的医院治疗。期间,省农业厅的同行去看望过他,庆元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去看望过他,庆元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的同行去看望过他。但是,病房里出现得最多的,还是庆元农民的身影。
廖必长住院期间,庆元县松平粮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吴松平前后去医院探望了5次。“他一直把农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有困难找他就行。真的希望他快点好起来。”吴松平告诉记者,2002年,为增加农民收入,廖必长指导当地班岱后、三溪、砻头等村的农民种植高山四季豆。当时,对此完全外行的农民们事无巨细,都要请廖必长拿主意。“老廖不仅手把手教我们选择品种、搭设棚架,施肥除虫,甚至都帮我们进行销售,是名副其实的‘田保姆’。”吴松平说,为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廖必长先后联系了好几位杭州、丽水等地的蔬菜贩销大户,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目前,班岱后村已成了庆元县远近闻名的高山四季豆特色村。
庆元县松源街道上庄村的种粮大户沈世松去医院探望过他。沈世松说,他这个种粮大户,是廖必长一手培养的。从两年前开始种水稻,到现在庆元县规模最大的种粮大户之一,沈世松说他已记不清廖必长到他田里去了多少次,帮他解决了多少难题。今年6月4日,就在廖必长赴杭州住院的前几天,沈世松打电话向廖必长询问他的稻田什么时候插秧最好。“我说你身体不好,别过来了,告诉我具体要求,我看着办就是了。”沈世松说,但廖必长还是赶到了他的田里,一直忙到晚上,“看他忍着痛和我们说话的样子,真是心疼。”
庆元县竹口镇的不少农民也去探望了廖必长。他们清楚记得,2008年7月上旬,稻纵卷叶螟大暴发。正当他们在田里用土办法除虫的时候,路边一辆客车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的,正是他们的“田保姆”廖必长。原来,廖必长是坐车回老家看望生病的父亲,途中看到农民在治虫,担心他们用药不当,便下来看看。就这样,廖必长顶着如火的骄阳,在竹口镇的稻田里,给农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课。
廖必长的妻子胡月英说,老廖住院这些天来,庆元各地的农民是来了一拨又一拨,看着大家对老廖如此关心,她打心眼里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正是他以前对农民的好,换来了农民现在对他的关心。”
病魔,一直是他最藐视的
从2010年到现在,廖必长一直在和病魔作抗争。
有人说,对待病魔一定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即用坚定的信心支撑,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用积极的方法治疗。廖必长把对病魔的“藐视战略”运用到了极致,他用于忘却病痛的“法宝”,便是加倍工作。“平时一直很忙,还真没时间写点材料,这下终于有大把的时间了。”这是2010年,廖必长在住院初期与家人说的话。家人以为他开玩笑,结果,他却拿来了纸笔,就在病床上,撰写了《关于上报庆元县2010年中央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和省支农项目《2010年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三新”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两个报告。当年7月手术化疗后刚出院,他马上就投入到了紧张而繁重的《庆元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十年规划》编写工作中,通过两个月努力,终于完成了3万多字的编写任务。今年初,他腹痛难当,去杭州检查后,得知是胃癌复发,必须住院治疗,但是等待手术要十几天。他知道情况后,坚持回到单位,撰写了“2012年度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庆元县粮食产业提升项目”文本,同时,还对2012年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工作制定了计划提纲。廖必长说:“我马上又要去医院了,新接手的同志情况不熟悉,写点工作提纲,好让他们尽快能够接上手。”6月,廖必长病情再次复发,需要到杭州住院治疗。在住院前,他强忍着病痛,到吴松平的毛芋套种毛豆基地里,查看生长情况,并拍了对比照片;6月11日,通过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落实了淤上乡粮食功能区内一段300多米长的道路硬化资金8万元……
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在重病中,依然拥有巨大的工作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绩?“逆境中,我从容、淡定、坦然,以积极向上、踏实干事的良好心态,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回眸过去,我无怨无悔……”从廖必长2010年写的一份演讲手稿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廖必长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30多年如一日,长期坚持农业一线,他的敬业、执著、顽强、豁达,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和鼓舞,我们为有他这样的农业专家而自豪。”庆元县县农业局局长洪宝如如此评价廖必长。
目前,县委、县政府和丽水市农业局庆元已下发向廖必长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廖必长事迹的感召下,一场“学先进、当先进”的热潮正在菇乡大地迅速掀起。我们衷心希望,廖必长能够早日康复,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我省农业系统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廖必长一样的“田保姆”,为现代农业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