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优质苗种是渔业产业链的龙头,作为我省重点渔业产区,嘉兴以科技促进产业提升、种业助推产业发展、品质提升竞争实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产种苗繁育体系。2011年,嘉兴水产苗种产值达2.22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5.3%,仅次于淡水养殖产值。目前嘉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龟鳖种苗基地、全省主要的淡水种业基地。
特色品种繁育喜人
去必胜客吃饭的人,大多会点一道名菜“法式红酒蜗牛”,可很少有人知道,这道令人味蕾大动的菜肴原料就来自嘉兴南湖区。
南湖区有27年的白玉蜗牛养殖历史,目前全区白玉蜗牛养殖面积达3114亩,年产量3538吨,约占国内总产量的70%,是全国最大的白玉蜗牛养殖基地,有着“蜗牛之乡”的美誉。据了解,白玉蜗牛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可食用蜗牛,它肉质白如玉,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属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食品,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白玉蜗牛具有投资低、效益好的特点,非常适合家庭养殖。”南湖区水产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目前市场平均价10元/公斤计算,养殖一亩白玉蜗牛的亩产值可达上万元,并且白玉蜗牛繁殖力强,一只种蜗牛一年可繁殖300只以上,一只商品蜗牛从孵化到出售仅需六个月,投资回报快。如今,白玉蜗牛已成为嘉兴特色水产养殖的“掘金”一宝。
为了让白玉蜗牛这一高效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当地大力发展种苗繁育。嘉兴潜福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白玉蜗牛统一繁育、开发蜗牛成品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沈福良介绍,公司已经建立了6亩的育苗场,去年育苗规模达110万只,今年育苗规模有望达到250万只,可满足周边1000余户农户的养殖需求。
泥鳅也是嘉兴特色水产育苗的新亮点。目前市面上的商品泥鳅多为野生,鲜有人工养殖的,这是由于泥鳅虽然小,但人工养殖存活率低,不但要催产孵苗,还要养殖幼苗。而在桐乡市,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泥鳅大王”,他就是桐乡恒盛泥鳅繁育基地的负责人张福林。目前,张福林的基地已经可以成功催产孵苗,一年下来能卖出上千万尾鳅苗,收入达10多万元。
据悉,嘉兴现已有泥鳅、观赏鱼、白玉蜗牛等特种水产育苗企业6家,去年生产苗种7.2亿尾(只),特种水产育苗品种从以往的河蟹、蛙、名优鱼类调整拓展到目前的血鹦鹉、锦鲤、白玉蜗牛、泥鳅等品种。今年,当地还将加大了对观赏鱼、白玉蜗牛、水蛭、泥鳅等高效养殖品种育苗的引导扶持,使其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主导品种育种发展迅猛
今年的罗氏沼虾苗种销售旺季,海盐日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生意好得不得了。“除了来自本地的客商外,还有大量外地的客商前来订购,多的一天销售上千万尾。”总经理何金林告诉记者,企业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实施的种苗自我繁育工程。企业有7200多平方米的育苗池,每年实际育出超过2亿尾罗氏沼虾,不但能满足本地市场,还大量销往外地。
罗氏沼虾是嘉兴的优势养殖品种,但水产种苗却一直是当地渔业的薄弱环节,苗种主要依赖外地苗场。为此,嘉兴近年来把水产种子种苗工程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大力发展良种的引种选育,形成以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为主的主导优势产业。特别是虾类育苗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有21家虾类苗场,年育苗达到34个亿,基本满足本地生产需求的同时还销往江苏、上海等周边地区。
青鱼也是嘉兴传统特色养殖品种,嘉兴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四大家鱼原种场,近年来在抓好品种资源保育的基地上,加强科技研发,强化品种提纯复壮和市场推广,年保种量达3000组,年推广量达8000万尾,带动秀洲区成为全国知名的“青鱼之乡”。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嘉兴市水产种业发展如火如荼:2005年,全市仅有水产苗种企业28家,到2011年底已增长到104家,生产企业数量比“十五”末增长了270%,固定资产总投资2.89亿元,占地总面积8300亩,产值2.22亿元,实现利润5300多万元。其中龟鳖类69家,比2005年的6家增长了1050%;虾类21家,比2005年的11家增长90%;特种水产育苗6家,比2005年的3家增长100%。
科技支撑育苗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海宁市马桥继明种鳖场,可以看到,占地160亩的种鳖场整洁优美、设施先进,俨然一个现代化、设施化的种鳖育苗中心:所有池塘护坡和道路都经过水泥硬化,路肩塘埂种植着绿化树木,增氧设施、水质净化系统等各类生产设施一应俱全。“种鳖场前后投入1000万元,建起种鳖养殖池、后备亲鳖池、隔离池、产蛋房、孵化房、实验室等多个区域,可以年孵化中华鳖日本品系300万只。”鳖场负责人祝继明介绍。
据了解,甲鱼是嘉兴的优势产业,但由于本地的中华鳖品系不适应温室养殖,且产蛋率低,鳖苗企业逐渐蒌缩现象严重,甲鱼养殖每年需大量外购种苗,对产业基础有很大影响。
针对当地种鳖产业现状,嘉兴大力推广标准化种鳖养殖技术,并积极开展后备亲鳖选育工作,积极推荐引进日本鳖品系,经过几年发展,日本鳖种苗业迅速壮大,仅海宁一地年生产规模已达3000万只,产值突破1个亿。
在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嘉兴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新源水产种业养殖场是当地重点建设的优质水产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养殖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育苗工作是个精细活,水处理、设施投入、营养搭配、人工操作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育苗质量。在日常鱼苗培育过程中,养殖场员工要每日按时记录水体情况、所用饲料分量、鱼苗成长速度等情况,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现在,养殖场可年孵化各类鱼苗达8亿尾,其中,四大家鱼鱼苗4.5亿尾,鳊鱼鱼苗5000万尾,鲮鱼鱼苗3亿尾,鱼苗除了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地。
嘉兴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坚持科技引领是嘉兴提升水产种业竞争力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嘉兴发展了一大批高规格设施大棚,配备底增氧、养殖尾水净化、水质监测设备、产品检测等设备,并引导企业严把种质质量关,积极开展本地品种的提纯复壮,做好优质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研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协作,谋求共赢,现在当地一批种苗企业已成为科研院所的研发基地和中试基地。
同时,嘉兴还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市级水产良种场的认定管理办法,对种苗场的建设标准、内部管理、质量品质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对水产苗种生产单位的专项检查和市级良种场的现场认定,指导种苗生产企业标准化管理,促进水产种苗企业向管理规范、服务诚信发展,进一步提高种苗企业的科技创新、品种推广和市场竞争水平。“十二五”期间,嘉兴将继续把水产种业体系建设作为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扶持,优化结构,强化良种选育与提纯复壮,加强水产种苗生产监管,水产种苗繁育体系建设,鼓励水产种苗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水产种业竞争能力,力争到2015年,进一步巩固国内最大的鳖苗供应基地地位,着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虾苗生产基地和蜗牛、水蛭、观赏鱼等特种水产科研繁育基地,使水产种苗产业真正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