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的屏障,也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在多风多雨高温闷热的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段。近日,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马丽俐的手机响个不停,不少是找她看病的患者。马医生说:“台风过后,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夏季是皮肤科最忙的时节。”
皮肤不痒了并不等于已根治
“夏季气温升高,出汗增多,暴露部位的皮肤面积增大,日晒后容易产生晒伤和光过敏。25℃至37℃的高温湿热环境,特别适合真菌和细菌滋生。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夏季容易发生皮肤病。”马医生说,而台风天充沛的雨水,以及随后迅速升高的气温,人很易患皮肤病。
马医生回忆,早些年,因为没有空调,清晨省中医院门口,总有许多50岁以上的老人排队等候,看的都是夏季皮炎。现在空调越来越普及,患夏季皮炎的人少了,但是别的皮肤病却多起来了,而且病因越来越复杂。
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除了夏季皮炎,就是痱子、日晒伤、多形性日光疹、疖子、癣和虫咬皮炎。老人最容易患上夏季皮炎,孩子最容易长痱子,过敏群体容易出现多形性日光疹等,容易出汗的人则易长癣。
现在医疗卫生条件好了,见效快的药品也很多,就医也很方便,但马医生发现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即皮肤真菌感染治疗后,患处不痒了,许多人就停止治疗了。结果,等到第二年,这拨人又复发了。
最典型的一类人就是足癣。很多年纪大的人,脚后跟皮肤会特别厚,到冬天脚后跟会开裂掉皮。人们以为是天气寒冷干燥的缘故,其实很多是真菌感染,没有有效治疗埋下的隐患。“真菌感染最好要在患病初期得到有效治疗。尤其是有手癣、足癣且长期卧床老人,如果护理不当,手足部位残存的真菌,很可能会感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马医生说,不痒不代表根治,最好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疗程。
夏季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时间
“夏天最好能够减少室外活动时间,特别是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的阳光,最好少晒。因为这段时间紫外线特别强,引起人体皮肤伤害的主要就是紫外线。”马医生说,夏季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
防晒最好的防护措施是什么?马医生说,环卫工人的保护措施是最值得借鉴的,宽檐帽、长袖长裤,特别是那些对光过敏的患者,这种保护是最有效的。
普通人最好使用防晒霜,防晒霜要在出门前半小时涂抹,可以根据户外活动的不同,选择不同防晒指数。上班一族的人可以选择指数低一点的,如果要外出旅游或者到海里游泳的,最好选择指数高一些的,同时最好具备防水功能。
除了出门注意防晒,马医生建议大家,夏季皮肤病最好能从防范上入手,穿真丝或全棉的衣服,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比如绿豆、百合、薏米等,家里的环境要凉爽通风,做好衣食住行的防护。“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空调,气温是低了,但却不通风。空调温度不一定要打得很低,但最好打开电扇,让房间里空气流通,这样的环境才是利于皮肤的。”马医生说。 黄淼君
相关链接
虫咬性皮炎
高温季节,昆虫异常活跃,被蚊虫、跳蚤、螨虫咬伤后,常常会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自觉刺痛、灼疼、奇痒,有的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会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这类皮肤病在医学上被称为丘疹性荨麻疹,还十分容易合并细菌感染。
预防措施:
1.避免用力搔抓皮损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2.饮食上要避免进食酒、辛辣、腥发的食物,避免诱发皮疹的增多;
3.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臭虫、跳蚤、虱和其他昆虫;家中养有猫、狗等宠物的,要经常用杀虫剂消毒;同时教育孩子尽量不要到草地上卧躺、接触猫狗,回家之后,最好能洗澡更衣。
4.草席应洗净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在草席中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与气候条件关系最为密切,气温达到或超过37.5℃,湿度大于75%就可以导致该病高发。它多发生于四肢,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丘疹,严重者可以融合成片,瘙痒明显,并伴有灼热感。患者常常会因为奇痒难忍而不断地搔抓,出现多条条状抓痕、血痂,进而导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一般在气温下降或者天气转凉后自然减轻或者消退,消退后会留下色素沉着。
夏季皮炎主要因汗液刺激引起,因为汗液含有代谢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均属酸性物质,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使皮肤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聚集,导致皮肤发红,产生红色小丘疹,皮肤瘙痒。
预防措施:
1.饮食清淡,少食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环境通风、散热;
3.避免穿着紧身衣裤,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汗,样式宽松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绸等天然的织物;
4.常用温水清洗,及时清除汗液,并用毛巾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避免剧烈搔抓;
6.避免用热水或盐水以及碱性清洁剂烫洗患处;
7.少喝饮料,多饮白开水,以稀释汗液里化学成分的浓度;
8.白天外出时,用遮阳伞遮挡太阳光,可以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9.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苡仁、冬瓜、绿豆、赤豆等。
10.有夏季皮炎发病史的患者,可以在每年的梅雨季节前后,常规口服副作用小的抗过敏药物,以减少该病的复发。
脓疱疮
脓疱疮是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高发的皮肤疾病,发病高峰在夏秋季。据介绍,导致脓疱疮发生的易感因素有高温、潮湿、卫生条件差、特应性体质和皮肤外伤等,该病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的方式在孩子群居的地方暴发。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要让孩子到环境肮脏的地方玩耍。
2.发病后要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做好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3.因为该病可以自身种植传染,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要搔抓病患部位,以防脓水抓到哪儿脓疱疮就发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