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他把荒山变成“聚宝盆”

他有“点石成金”的本领,把连绵的荒山变成“聚宝盆”,打造出万亩油茶林;

他改变了当地成百上千个农民的命运,农民争相以地入股,乐当他公司的“股东”;

  •   他就是在贵州的温商林军。
    贩苗木的他看上了农林项目
      林军是土生土长的乐清人,在贵州创业头尾算起来已 17年。林军的事业似乎注定了与“林”密不可分。1996年,林军刚到贵州做的就是苗木生意。最初以老家为平台,将温州一些优良水果苗品种移植到贵州,培育并销售。这样做了几年,他又开始转战绿化工程。这些都给林军带来不错的收益。
      随着和当地农民打交道次数的增多,他发现当地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荒芜的土地很多。他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手头的资金,和农民的闲置土地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双赢。林军说,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对贵州支持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农林项目,当地政府最大的难题就是项目批下来了,却没人去落实。“当地劳力不足,而且后期管护的技术达不到,资金跟不上。”
      林军决定在农林项目上专心作一篇大文章。“房地产、矿产目前都在走下坡路,而对于农业,现在国家支持力度非常大,配套资金充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它涉及民生,做农业,成就感比做房地产、矿产等成就感要来得更充实一些!”林军说,等他的农林项目做大了,将会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民一起发展,这种成就感是其他行业都比不了的。
    荒山上造出万亩油茶林
      林军分析,油茶是我国的特产,被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茶油有“东方橄榄油”美誉;核桃的果实、木材、树皮等都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浑身是宝。而在贵州,油茶和核桃产业是被省里作为重要生态扶贫产业来扶持的,在当地有很好的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林军决定把油茶、核桃的种植及深加工产业作为公司的主业,并向农作物、药材深加工、旅游、物流等周边相关产业链延伸。
      作为商人,林军并不急于赚钱。这几年,他在贵州铜仁、从江、册亨等地陆续建立苗圃基地,试种油茶和核桃。试种成功后,再向农民推广。经过多年的磨练,林军也成了半个农林专家。他介绍说,油茶和核桃都需要很长的种植周期才能获得经济效益。油茶需要5年,核桃则需要8年,这个期间就需要靠“间作套种”的模式来支撑企业的发展。通过摸索,林军在油茶和核桃林间,套种葛根和紫色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我们已经在铜仁套种了5000亩的葛根,接下来打算再套种1万来亩的紫色马铃薯。紫色马铃薯种植4个月就能产生收益,葛根是1年时间。”最近,林军又开始尝试试种桔梗、太子参等中药材,寻找最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林下套种产品。
      短短一年多,林军的油茶林就如滚雪球般遍布贵州。“现在,我们公司种下去的油茶,就有7万多亩,分别分布在贵州省的8个县市!”林军骄傲地说。
    农民以地入股乐当“股东”
      2011年3月,林军成立了贵州世纪林城(企业集团),总部设在贵阳。为了把当地农民的闲置土地和留守人群的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林军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委托公司经营,享受所提供土地上收成的30%的份额;公司帮农民把基地建立起来,最后以实物来分成。“这改变了农户流转土地时一次性收取租金的传统做法。”林军说,他一般和农户签署30年转租合同。每年,公司采取油茶果实物支付的方式,按当年每亩油茶果产量的30%分给农户,公司再以当年市场价全额回收。这就意味着从挂果开始,农户在租赁期内年年可以得到分红。“按照目前的市场价算,每 亩 油 茶 林 每 年 收 入 在1000-1500元,这样农户能从每亩地获取300-500元收入。”同时,农户还可以进公司当工人,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个做法更是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当地一名村委会主任说,他们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老幼妇孺,挣不到什么钱。而到林军的公司打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下来,老爷爷老太太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两千多元。”这样,在油茶没有收成的最初5年,农民也能有一笔收入。
      为了降低农民的风险,林军还承诺,如果合同签订实施5年后油茶树仍未挂果,公司将按照每年每亩30元的价格给农户补偿。油茶树寿命最长能达上百年,30年合同期满后,如果不续约,地上的油茶树就归农民所有。这个模式吸引了铜仁、从江、册亨等地农民争相以地入股,当林军公司的“股东”。
    10年要造50万亩油茶林
      如今,7万亩油茶林已在基地茁壮生长。看着一株株油茶树、核桃树一天一天长高,林军觉得这样的生活特别充实,特别有成就感。
      现在,贵州世纪林城企业集团已成为贵州省农林项目最大的投资、经营集团之一。林军说,农民对市场调控没有任何能力,产量高的年份往往卖不出好价钱,只有靠企业带动规模化运作,才能长效、有序、可持续发展。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进行一些产业的延伸,做油茶和核桃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它们的经济附加值。
      “我们从油茶的外壳算起,外壳可做活性炭,油茶籽第一道工序就是茶油,榨油后的饼粕,可提取残油和茶皂素,茶皂素又可以制造各类乳化剂、洗涤剂、防腐剂、杀虫剂以及抗癌药等。”林军说,现在,虽然这7万亩油茶还没开始收获,但林下套种的紫色马铃薯和葛根已经陆续有收成,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也在陆续上马。“我们集团有个目标,创一个品牌,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林军说,他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在5年内达到30万亩的油茶种植规模,10年内建成50万亩优质油茶产业基地。核桃林5年内10万亩,10年内达到20万亩以上。现在集团正在申请龙头企业资质,并根据当地的条件,向农作物、药材深加工、旅游、物流等相关项目和产业发展。
    阚兴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