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简凤庆:欲做不一样的新农民

  □本报记者 袁卫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于莫干山脚下,长于下渚湖畔。他又是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典型,把自己从销售领域掘来的第一桶金,悉数投向了他热爱的土地。
  他就是德清丰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简凤庆。熟悉简凤庆的人说,这个农民,确实有些不一样。
“要做就做最好”
卖农药的改行种葡萄
  从卖农药到种水果,简凤庆曾犹豫过。2009年之前,他一直在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土生土长的农民身份,加上经常与农民接触的工作性质,除了让他对农业怀有深厚的感情,还让他清楚了解了发生在广袤田野上的巨大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德清的高效生态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农民通过种植枇杷、葡萄等经济作物走上了致富路,加上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发,简凤庆认为,投资农业的时机到了。但是,要放弃自己从事了十几年的销售工作,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简凤庆实在下不了决心。他把心事告诉了自己的老板——世佳科技的总经理胡剑锋。没想到,胡剑锋对他的想法大加赞赏,不仅不反对他投资农业,还拿出资金和他共同投资。就这样,2009年,简凤庆在德清县乾元镇齐星村承包了120土地,迈出了他在农田里创业的第一步。
  “要做就做最好。”这是简凤庆经常用来激励自己的话。于是,齐星村的村民们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农民:别人种葡萄,总是先种植“巨峰”、“红地球”等传统品种,然后再试着种些新品种,可是简凤庆一上手就全种上了“金手指”、“夏黑”、“巨玫瑰”等优新品种。更让他们不解的是,一开始,简凤庆就用每亩上万元的投入,在基地里搭起了钢架大棚,喷滴灌、防虫网等设施也一应俱全。“风险太大了,万一葡萄卖不出去,那可是血本无归啊!”对这些善意的提醒,简凤庆总是笑着点点头,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钱是几个股东一起凑的,自己的种植经验也非常少,要想成功,谈何容易?面对压力,他白天跑基地,晚上翻书籍,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向专家请教。一年多下来,他与德清县农业局的水果专家们成了好朋友,自己也成了水果种植上的“准专家”,德清县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在对待农药的问题上,简凤庆的态度来了个戏剧性的变化,他说,以前卖农药,是希望别人用量越大越好,现在自己搞生产,是尽量少用,最好不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简凤庆的葡萄开始挂果,由于采用了设施栽培,加上平时管理水平较高,当年葡萄亩产达到400公斤。葡萄的质量更是让简凤庆放心不已:在当年举行的德清县首届葡萄评比大赛上,丰庆果业的“金手指”和“巨玫瑰”分获金奖及银奖。而今年,丰庆果业的“金手指”获得了湖州市精品葡萄评比金奖、浙江省精品水果评比银奖。
“每亩1万元利润,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低了点”
卖葡萄卖出新意
  在卖葡萄这个问题上,简凤庆又让周围的农户们开了眼界。不用在路边设摊叫卖,也不用运往农贸市场或水果批发市场,丰庆果业的葡萄就是一车车往外拉,而且价格还比同类产品高了不少。原来,简凤庆活学活用,把从工商企业学来的销售理念用在了农业上:早在葡萄成熟前,他就与德清的不少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让企业用丰庆果业的产品当员工福利发放;同时,开展采摘游等活动,加大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力度。简凤庆介绍,从2010年到现在,他的葡萄从未遇到销售问题,每天还要婉拒几个订购电话。7月30日,在丰庆果业基地采访的两个小时里,记者就见到前后有7拨游客共40多人,顶着烈日前来观光采摘,其葡萄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我原来的目标是,每亩有个1万元左右的利润,那就对得起我的付出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低了点。”尝到甜头的简凤庆开始了“大步走”:去年,他在乾元镇恒星村又承包了150亩土地,完成配套设施后,种上了桃和枇杷,并计划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提高土地产出;今年,他还在德清县筏头乡承包了大片农田和水塘,准备用“生态、精品、快乐”的理念,在避暑圣地莫干山脚下建设生态种植园,种上四季水果和特色大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目前,有很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简凤庆说,社会资本热衷农业,除了感情因素,更重要的是农业有利可图,尽管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等特点,但是一旦拥有了稳定的产出,其利润是可以预期并源源不绝的,投资风险较小。“起点高,模式新,销售方式活是丰庆果业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德清县农业局水果专家胡建平表示,尽管丰庆果业刚刚起步,但是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对周边农户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