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干群奋起生产自救

  □本报记者 金茹 陈鎏琰
  挟裹着狂风暴雨而来的11号强台风“海葵”虽然已离开浙江,但却在我省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对全省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宁波、台州等地,大量农田受淹,农作物普遍受损,棚栽设施严重毁坏,种植业、畜牧业损失惨重。据省防指初步统计,截至8月9日16点,我省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其中农林渔业损失122.8亿元。
  风雨无情人有情。8月9日,省农业厅积极组建救灾指导组,分赴宁波、台州等地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降低灾害损失。
大片良田被淹,农民心急如焚
  在奉化江口街道三迸桥村,15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已经成了汪洋,田里的水漫得几乎与道路齐平,从7日晚开始,这里的水稻就被浸水没顶。“到今天晚上就已经被淹24小时,再过一天,这些水稻损失就更厉害了。”8月9日,心急如焚的竺海龙告诉记者,他在功能区里有1380亩粮田,其中晚稻1000余亩,单季稻300亩。“最着急的就是什么也做不了,心里真的很难受。”竺海龙茫然无助地看着成了汪洋一片的稻田,很是心酸。
  记者在奉化农村采访,所见之处都是水,成片农田被没在水中。据悉,当地的水都是通过内河排往甬江的,但“海葵”过后,甬江的水位特别高,水根本排不出去。目前奉化的两个粮食主产地江口街道和西坞街道约7万亩粮田已“全军覆没”,初步估计全市因灾减产粮食2万余吨,农林牧业直接损失约10亿元。
  由于短时间遭受暴雨袭击,宁波外网水系都处于高水位,加上上游水库泄洪,台风过后,各地的水势不退反升,地势稍低的农田和水塘如今都已成了泽国。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竖立着的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记者根本无法想像,这一整片泛着波浪的“湖面”,竟是鄞州区姜山镇引以为豪的万亩良田。在水里浸泡了一天一夜后,宁海胡陈乡7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基本处于绝收状态,损失在7000万元以上。
  虽然对台风的到来事先已做好了准备,但面对如此疾风暴雨,宁波农民还是有点始料不及。鄞州区东吴镇依下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当地的生态修复区试点,这片遭受灭顶之灾的500水稻田已经4年没有用过农药,每年产值都在150万元以上。但更让负责人胡敏珊心疼的,还是被浸在仓库里没有及时转移的2.5万公斤稻谷,“过去水最多只没到脚踝,哪想到会这么大雨。”胡敏珊万分后悔地说。
  据统计,截至8月9日,宁波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1亿余元,有127万亩农田受灾,近30万亩绝收。
  在受到“海葵”正面冲击的三门县,农业生产损失更为惨重。该县健跳镇东郭塘的水果园由于地势较低,积水无法及时排出,直到8月9日,现场还有大面积积水,水面上不时漂过几个破碎的甜瓜,近2米高的柑橘树只露出个顶。“顶端的柑橘还能抢救下来,但套种在橘树下的毛豆基本全毁了。”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的大棚甜瓜基本都已绝收。记者在该县沈园水果专业合作社里看到,七八座钢架大棚东倒西歪,棚内的葡萄散落一地,“存在侥幸心理,想着台风不至于吹倒大棚,就没有把薄膜掀掉,没想到损失更大。”合作社负责人颇为后悔地说。
各方积极行动,奋起生产自救
  农业生产的恢复一刻也不能缓。省农业厅要求,全省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以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目标,积极作为,千方百计抓好各项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服务,千方百计抓好灾后粮食、水果、畜牧等产业及设施农业生产恢复;切实抓好农业救灾物资保障,及时提供用于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的种子、农药、畜牧疫苗和消毒用药;迅速做好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农业部门领导带头,组织全系统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把各项救灾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很多作物病害都是通过洪水入侵的,所以大水过后,一定要重视防病工作。”每到一地,专家们就反复强调防病的重要性。省农业厅粮食首席专家孙健告诉记者,农户在水退后都会记得追肥,但往往忽略防病,而大水过后,白叶枯病、细条病等细菌性病害最容易侵入,所以作物防病极其关键。“水路不通走旱路。”孙健表示,对一些已经绝收的稻田,可以补播秋玉米、秋大豆等旱粮作物。
  在奉化珍禾葡萄公司,200多亩葡萄树已在水里浸泡了两天两夜,要是浸泡时间超过3天,葡萄树的死亡率就会明显提高。看着排水不畅的葡萄园,总经理唐伟宝十分焦虑:“这些葡萄已种了四五年了,现在正是采收期,再这样下去,只怕连葡萄树也保不住了。”
  省农业厅水果首席专家孙钧建议,因为目前葡萄树的吸收能力已非常弱,所以一定要全力减轻葡萄树自身负担,可以先把余果、残叶都剪掉,水退后及时松土、追肥,尽力把树保下来。
  在三门县东郭塘,专家组发现单季稻受淹程度还算轻。专家建议首先要开沟排水,及时冲洗掉叶片上的泥浆。当地柑橘种植户钱通黎家57亩柑橘树基本被淹,积水一时无法排出。专家提出要立即疏通沟渠,排干田间积水以降低湿度,同时进行适时松土翻耕,适度修剪,并做好根外追肥,及时补充养分,防止柑橘炭疽病和溃疡病的发生,可以因地制宜及时改种小白菜、小青菜等速生型蔬菜来减少损失。
  在三门县健跳镇春日百果精品园内,积水虽已基本被抽光,但因为之前部分葡萄植株受淹时间超过20个小时,专家建议尽快清沟理渠,扶直植株,及时进行培土,对于已经成熟的葡萄要尽快采收,避免因为暴晒而开裂,造成二次受灾。同时,专家发现该地地势较低,周围又是山丘环绕,建议今后要调整种植结构,在作物布局上可种植一些早稻、茭白等作物,避开台风灾害。“专家们看了现场后,立刻开出‘处方’,为我们进行灾后生产自救提供了依据。”三门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家组的建议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今后要引导农民避开台风谋发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感受农保阳光,增强救灾信心
  宁海新世纪牧业有限公司位于茶院乡后坑李村的山脚处,由于山洪暴发,公司存栏的7000多头生猪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与新世纪公司为邻的宁海振宁土鸡公司也损失惨重,共有12万羽肉鸡和1.5万羽种鸡被冲走。
  值得庆幸的是,这两家公司的畜禽都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专家组一行刚到新世纪公司,便遇上了前来估损理赔的省财保海宁农险部的李俊总经理一行3人。他告诉记者,从宁海农业目前的受灾情况看,公司预计将向农民赔付1000余万元的保险款,由于人手紧,他们从8日开始已经挨家取证,连夜提供理赔。
  据介绍,目前我省的赔付标准是每头能繁母猪1200元,生猪每头800元,种鸡每羽30元,肉鸡每羽10元,水稻每亩600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大大增强受灾群众的抗风险和灾后恢复生产能力,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和农民生活的稳定。”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省已经推广多年,农业经营实体和种植大户担保十分积极,在这次强台风“海葵”面前,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作用。据宁波市农业局统计,台风期间该市农险及农房险报案近500起,主要集中在大棚、水稻、露地蔬菜、葡萄、大棚西瓜等险种,农险、农房险累计报损近4100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