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阳市湖源乡厅基村一村民挖到了罕见的保健中药乌灵参,“据说疗效比铁皮石斛还好”。笔者特地赶往那里了解情况。
厅基村四面环山,山上人迹罕至。据当地人介绍,山上有数不清的各种草药,有的还非常珍贵。
挖到疑似乌灵参的村民名叫褚义文,今年61岁,从小就在山里长大,一有空就往山上跑,对当地地形非常熟悉,也喜欢采摘一些中草药。笔者到达他家时,他正在山里,通过电话了解到一些情况。
老褚说,湖源山里至少生长着数百种中草药,他是7月30日挖到那株植物的,就在村旁的山上。因为之前他看过关于乌灵参的电视纪录片,对乌灵参印象深刻,所以,他推测这株植物可能就是乌灵参。
老褚的爱人拿出了几株黑色的植物,说“这就是他挖到的那种东西”。笔者看到,这几株植物呈长条形,长约10厘米,通体黑色,形状有点像冬虫夏草,闻不出有什么特别气味,手感偏软,摸了一下,手指就沾上了一些黑色颗粒。有一株被折断了,在断口处,外表黑色,里面褐色。
老褚在电话里说:“以前山里人也看到过这种东西,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不是乌灵参。”
随后,笔者在网上搜寻乌灵参的相关材料,百度百科上介绍,乌灵参一般为球形、椭圆形或卵形,长4至10厘米,直径1至7厘米,表面黑褐色或黑色,略具光泽,密布不规则细皱纹,一端有圆形凹窝,呈肚脐状,另端有突起的蒂迹,其顶端常裂开似鸟嘴状,气特异,味甘。
根据该材料,无论气味、形状和内部构造,与褚义文挖到的植物有很大差异。
然而,又有资料显示,“乌灵参生长初期为长形,逐步变成球状形”。老褚也许是挖到了早期的乌灵参,笔者就此咨询了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的专家倪勤武。
倪勤武是富阳知名的中草药研究专家,曾于1998年在湖源山区发现了野生铁皮石斛,填补了浙江之前无野生铁皮石斛的空白。
他看过笔者提供的照片后认为,“就图片上看,还是有点差别的”。但他同时表示,“还需要观察实物及其生长环境,尤其是它的关键部位和地下是否有白蚁窝,才能综合判断是否是乌灵参”。
倪勤武介绍说,富阳山区的环境的确符合乌灵参的生长条件,他之前也曾接到过发现乌灵参的消息,“乌灵参非常罕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中药材,如果是真的,它的经济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不是乌灵参,那褚义文挖到的又是什么?倪勤武严谨地表示,还是要去看了才能确定。
赵向军
链接:乌灵参,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地炭棍、鸡茯苓等,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东、浙江、江西、江苏、台湾等地。
乌灵参生长在地下0.5米至2米的黑翅土白蚁废弃蚁巢上,是我国一种珍稀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野生资源极为稀少,生长期两年以上的乌灵参一般重约100—200克。
乌灵参生长初期为长形,逐步变成球状形,直径5至15厘米,出土时为深蓝色,遇到空气后转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