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位于绍兴县陶堰镇的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储备秧基地的智能育秧大棚里,5000多盘连作晚稻储备秧长势良好。“智能化温室培育出来的秧苗整齐、品质好,还可使收割期提前半个月左右。”该合作社理事长金银燕对今年的晚稻种植充满了信心。
位于绍兴市东郊的陶堰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拥有10亩以上面积的种粮大户110多个,其中承包粮田2500亩的金银燕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2010年6月,金银燕投入80万元,建成了首个占地400平方米、可供应3000亩稻田的智能温室育秧中心。该智能化育秧中心配有水稻播种流水线1套、秧盘1万只、加热锅炉1只,装有自动喷管,工作人员只需在总控制室按下按钮,就能完成洒水、喷药等程序。
据介绍,智能化育秧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提早育苗,缩短水稻育秧时间,传统的秧苗培育需15-20天,而智能化大棚培育只需5-7天。二是成苗率高,壮秧效果突出,大棚保温效果好,棚内昼夜温差小,抗逆缓冲能力强,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危害。三是改善作业条件,为农民在水稻育秧过程中减少大量的工作流程。四是育秧成本低廉,具有省种、省工、节肥、节药的功效。根据设计能力,该智能化育秧中心能培育出适宜机插的秧苗3000余亩,不仅能解决自己大田机插所需,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插的秧苗。“连作晚稻插种后,容易遇到一些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导致秧苗不足,影响收成。”种粮大户金银燕说,一旦秧苗遭受灾害,如果没有储备秧苗,重新进行育秧和插秧,会赶不上“立秋关”,势必会出现减产等情况。利用智能化育秧中心并建立水稻储备秧制度,有利于解决全县面上因天气等突发自然灾害造成水稻秧苗短缺问题,降低损失,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些储备秧苗将成为全县晚稻秧苗的‘候补队员’。”据金银燕介绍,这5000盘秧苗可以插种200亩左右,做到未雨绸缪。
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