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专业8名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团,深入温州部分县(市、区)寻访古村落,并与当地居民及游客交流,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古村落发展现状和文化传承情况。通过调查,他们发现,民间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他们希望借贵报一角,对此给予呼吁。“我省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政策却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少古建筑损坏严重。如具有强烈本土文化特色的永嘉楠溪江古村落,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导致该古村落文化传承岌岌可危,科学开发也遇到了瓶颈。如果现在不加以重视和保护,曾经积淀深厚的古村落文化,将逐步消亡……”浙江农林大学大二学生吴颖颖和她的同学们告诉笔者。
近年来,随着申遗之风风靡大江南北,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成为了风尚,如何保护民间的传统文化,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虽然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传统民间文化,但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开发,古村落等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势依然严峻。
大学生们在针对古村落居民的一份调查显示,80%的居民认同古村落是一种文化遗产需要保护,67%的居民认为保护民俗文化是保护古村落文化的关键,70%的居民认为保护比经济利益更重要,82%左右的居民认为应加强古村落的安全。该调研报告还显示,55%的居民认为开发古村落有利于保护古村落,53%的居民认为古村落开发拓宽了当地居民的视野,78%左右的居民认为应该让游客体验更多的民俗活动。
调查发现,目前到古村落游玩的主要是学生,以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体验民俗风情,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不一样的古建筑为目的。“大部分游客认为,通过开发古村落,能实现保护、旅游、教育、扶贫四大功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但调查也发现,由于古村落的开发大多没有系统的保护规划,村民缺少保护和传承意识,古村落所在地经济落后,保护资金不足,再加上古村落内外交通不够便利,旅游商品质量没法保证,古村落的体验活动不能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精神享受程度不够高,这一切都给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带来很大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沈家烨说。
对于古村落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志愿者林春叶说:“虽然大部分人都支持开发古村落,但不少居民表示,政策落实难导致很多古村落保护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居住其间的居民,为保护古村落,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证,消防安全隐患也很多;在开发古村落过程中,存在珍贵的建筑物破损甚至倒塌,但无人修理的情况;古村落所得到的收入不能够惠及于民。”
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但如何传承和创新古村落文化,从而开发出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浙江读者 陈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