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通讯员 俞海友
本报讯 长裙竹荪是云和县的一张“金名片”,但是由于较难栽培等因素,从80年代繁衍成功之后,一直没有很好地推广种植。近日,记者从云和县金农珍稀菇专业合作社了解到,经过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云和长裙竹荪在消失了20多年后又重新恢复人工栽培。
在云和县金农珍稀菇专业合作社基地里,一根根雪白酷似“雨伞”的长裙竹荪长势良好,许多已经可以进行采摘。据了解,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真菌皇后”,被誉为“四珍”之首,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上世纪80年代,云和县经过反复试验,在全国率先成功驯化了长裙竹荪,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人工培植难度大、亩产量较低,这项技术一直没能得到推广,长裙竹荪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人们遗忘。“云和长裙竹荪得过国家科技金奖,一定要想办法让它‘活’过来。”20年过去了,云和金农珍稀菇专业合作社技术员阙祖健等人一直没“放下”让云和长裙竹荪“复活”的心愿。2008年,阙祖健找到了当年参与培植云和长裙竹荪的老科技工作者陈可义,并和陈可义一起回到最早发现野生长裙竹荪的杉后湾寻找竹荪菌蛋。
经过近三年的菌种培育,长裙竹荪人工栽培终于试验成功,并达到初步成效。“现在竹荪不用长在竹山上,用废料栽培竹荪,可以使长裙竹荪的栽培模式能像栽培香菇一样得到普及。”阙祖健说,下一步,他们将通过试验,努力缩短长裙竹荪的生长周期,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长裙竹荪的制种和栽培技术,逐步向农户推广,继而在全县推广种植。
云和长裙竹荪“复活”的消息刚传出,便引来了多方关注,云和长裙竹荪的价格也一路走高。“目前,加工好的云和长裙竹荪每公斤售价在1000元以上。”金农珍稀菇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刘明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