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农企励精图治

争做创业创新先行者

  □本报记者 金 茹
  本报讯 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目前我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539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21家。7月17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座谈会在余姚召开,来自我省各地的50余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共同探讨龙头企业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全面提升”中如何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创业创新的先行者,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浙江已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321个,带动农民625.5万户。全省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6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71家。有11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在上海、深圳和新加坡等地成功实现上市融资。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丰富了我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2011年我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1784万亩,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累计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4598个,有 1491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 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有673家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省级以上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茶叶、畜牧、水产等产业为主导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体系,加工业产值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11年订单成交总额达276.9亿元,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增收94.3亿元。但新形势下我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整体规模实力依然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都在成为制约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会议要求,龙头企业要做强做大,除了需要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外,更需要自身苦练内功,提升实力。企业要积极主动地抓住“三化同步”带来的重大机遇,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主推作用。要创新发展方式,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创新融资投资方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坚持诚信经营,抓好源头管理,强化加工环节控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要勇挑社会责任,注重带农惠农,维护市场稳定,回归反哺家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