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高温消退尚待时日

未来几天全省仍有35℃以上高温;专家提醒,早稻谨防高温危害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这几天,全省各地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自6月底出梅以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省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据省气象台监测,自6月30日以来,除沿海岛屿外,全省最高气温普遍达35℃-38℃,局部地区在39℃以上。7月4日,余姚最高气温突破40.0℃,杭城也飙升至38.5℃,均为今年出梅以来的最高值。截至7月6日,全省出现大范围35℃以上的高温天气已有7天。
  省气象台预计,近期内我省仍以晴热天气为主,丽水、金华、衢州、绍兴及台州西部、宁波西部和杭州东部等地仍将出现37℃-39℃的高温天气,高温将持续,广大民众要注意防暑降温;农事操作上,要加强管理,谨防农作物高温危害。
7月气温比常年偏高
  尽管这股突然而至的热浪,让人们有些不知所措,但高温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历史数据显示,每年的7、8月是我省气温最高的月份,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占全年的80%-90%,常年平均高温日数沿海地区在10天以下,其他大部分地区为15-30天,杭州中南部、金华、衢州、丽水大都为20-30天。除海岛及嘉兴地区外,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8月份,均在40℃以上。
  而2000年至2011年夏季(6-8月),杭州每年平均高温天数更是高达33天,最少的是2000年的24天,最多的是2003年的45天。截至7月6日,今年杭州的高温天数才8天。因此大家还得有个心理准备,跟高温天来个“持久战”。
  7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7℃-29℃。省气候中心预计,今年7月气温较常年偏高,月高温日数海岛及沿海5天以下,其他大部地区10-20天。
下周浙北多雷阵雨
  这股咄咄逼人的热浪什么时候能消退下去?省气象台说,根据目前资料分析,未来几天全省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但7月6日以后副热带高压有所减退,浙北地区午后雷阵雨天气将趋于增多,高温天气或许会略有缓解。
  面对晴热高温天气,气象部门在及时发布高温预警的同时,也提醒民众要注意防暑降温,安全度夏。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出门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另外,由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易发生午后局地强对流天气,需注意防范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可能造成的灾害。
农作物需防高温危害
  持续出现的高温晴热天气,对农作物带来不利影响,农气专家提醒广大农民,应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高温危害,可采用灌溉、遮阳、覆盖等措施,减轻高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盛夏7月,我省早稻将相继进入灌浆成熟期,宜采取浅水勤灌或日灌夜排等措施,避免或减轻高温影响,防止高温逼熟,同时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促进早稻光合作用和灌浆物质的运转,增加粒重;晚稻处于秧苗期,应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防止高温烧苗。
  花铃期棉株生长发育旺盛,棉花需水量最多,如花铃期受旱,会引起大量蕾铃脱落。因此要认真防御高温干旱,及时适量灌溉,确保植株正常水分供应。
  为减轻高温对蔬菜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平原蔬菜可采用遮阳网等保护地栽培,并在早晚进行灌溉,播种一些短期耐热类蔬菜如空心菜等。
  早甘薯进入结薯期,可在早、晚时间段适时浇水,保证高温晴热天气下的甘薯水分需求,促进早甘薯块根膨大和晚甘薯茎叶正常生长。
  果园可采取灌溉和树盘覆盖稻草等措施,保证晴热高温天气条件下的果树水分供应。
  7月份也是病虫害易发生时期。梅雨过后出现的高温天气,极易诱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要加强监测,及时做好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