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就开始在琢磨填报志愿的那些事儿了。尤其是那些犹豫不决型的考生,分数不上不下,是选择在一个名气响的学校念不出名的专业,还是去一个差一点的学校念重点专业?自己选择的专业有没有前途?念新增的专业会不会难找工作?家长的建议是不是就是对的?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大家都在慎重做着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行政办公室主任张小林说:“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有时候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代表着高薪职业,像哲学、历史、数学等学科不能直接反映日后的经济收入。孩子感兴趣的专业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动力。”
浙江财经学院学生处老师曹中成说:“选专业主要先问学生的兴趣。感兴趣的就算是冷门的专业,他也能把这门专业学得很好。这几年财经学院的一些专业像金融、财政、税务、会计等,都挺受欢迎。”
浙江大学台州招生宣传组胡老师建议:“学生应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浙江大学的每个专业都安排了很好的老师,也都有重点项目。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是好专业。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热门也有变冷门的时候,冷门也有变热门的时候。重要的是看兴趣。”
复旦大学驻台州招生宣传组单老师说:“首先看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对今后发展的规划,再来决定选什么专业。热门或者冷门只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产生的,它随时都会变。主要看学生个人的兴趣。”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办吴老师也认为:“专业方向的选择主要看考生的兴趣。热门专业不一定永久热门,就像2008年的时候,经济类很火,但是根据这几年的情况看也都是很平的状态。在考生的分数稍微低的时候,可以建议选择冷门点的。”
武汉大学参加招生的郑建生老师认为,目前热门专业变化太快,选热门专业或者选高薪资专业,还不如选一个好的学校来得好。现在很多好的单位看简历都是看学校的,在好学校毕业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
填志愿,到底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有学生问,一个批次的前面两所学校,一般都是要冲一冲的,如果填服从专业,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是要去读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专业,这怎么办?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研宣传处处长张江琳的建议是,学校更加重要。选学校,你四年就这么个机会,尤其是现在找工作,有很多国企、事业单位等,首先就是要看学校的牌子,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还是很有必要。那么选专业的话,进了学校之后,还是有机会可以转专业的。就算本科转不了,跨专业考研,也是一个办法。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认为,经济学专业适合性格开朗点的孩子去学,而金融学则需要性格沉稳点的人。
参考去年的录取名次号,要经过换算
有学生问:一批志愿里可以填5个学校,怎样设计梯度最合理,既不会浪费分数,也不会因为过于冒风险而落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说,高考成绩和名次,是填志愿最为准确的依据。但你不能直接拿今年的名次去套去年各个高校的招生信息,你需要进行名次修正。把浙江省去年的招生计划数,除以今年的招生计划数,就得出了文理各科的名次修正系数。今年,浙江的文科系数是0.9774,理科是0.9782。
比如你今年是省里文科10000名,这个名次在去年是9700多名,那么你再去定位相关的院校录取考生的名次,就要准确很多。填平行志愿,每批5个志愿要有梯度,第一个学校和第5个学校之间有20-30分的级差,是比较合适的。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