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南湖农民育秧有了新手段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将基质处理后,通过填充、浇水、播种、覆土四道工序,然后浇上水,在做好的秧盘上覆上薄膜,便可育出健壮的秧苗。”近日,嘉兴市南湖区绿农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育秧中心人头攒动,嘉兴市各地的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等共40余人,正在听合作社技术人员介绍水稻基质育秧流程。据了解,为有效解决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南湖区绿农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今年采用专用基质育秧。
  据介绍,水稻机插秧专用育秧基质是利用秸秆等可再生植物资源,经多重生化处理后人工合成的全营养专用基质。嘉兴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水稻育秧受土壤残留农药等影响,有的秧田无法培育出健康的秧苗,基质育秧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降低育秧风险,而且通过工厂化设施育秧,可以将灰飞虱隔离于秧苗之外,有利于无公害稻米生产。
  育秧技术简单、成功率高、秧苗抗逆性较强、秧苗移栽后无败苗期、与机器插秧技术兼容性强……合作社技术人员郁福观如数家珍地报出了基质育苗的好处,他说,随着育秧工作的稳步推进,基质育秧的优点逐渐得到合作社社员的认可。然而,利用这种技术育秧的成本目前还太大,“制作一个基质育秧的秧盘大概需要2块钱。”郁福观告诉记者,一亩田大约需要20个秧盘,算起来成本比取土育秧要高。嘉兴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做好基质育秧技术试验示范同时,目前正在节省成本上下大功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