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谱写现代农业新华章

  □本报记者 袁卫 通讯员 孔伟仙
在丽水西南部,瓯江中游,有一座千年古城,因依山傍溪,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所以她有
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莲都。这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里已经形成了绿色蔬菜主导产业区、食用菌主导产业区、稻菜轮作区和特色水果精品园、中药材精品园、水生蔬菜精品园、蛋鸡精品园、生猪生态养殖园的“三区五园”现代农业示范区。
“两区”成就菌菇“王国”
  15个工人,每天生产3万瓶杏鲍菇,出菇时节,每天产量可达6吨,你相信吗?位于莲都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里,就在上演这样的事。
  在百兴公司可以看到,偌大的生产车间鲜有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价值1000多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混料搅拌、装瓶、封盖、灭菌、接种、搔菌、挖瓶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仅在移送菌瓶和收割菌菇时需要人力,其他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百兴公司总经理吴其进自豪地告诉记者。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中,装瓶、封盖、接种、搔菌都需要人工操作,不但人力成本大,速度慢,而且容易受到污染,栽培存活率低。去年,百兴公司投入巨资,从日本引进了最新的液体菌种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并自主研发出可以准确进行任意尺寸分选的食用菌自主分选设备,开始了大规模工厂化瓶栽生产。目前,百兴公司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工厂化菌菇栽培工厂。
  工厂化栽培带来的是滚滚效益。“杀菌、接种、养菌由自动化机械手代劳后,大大提高了效率,比如液体菌种机每0.6秒就可为4瓶菌菇接种,和人工操作比,有天壤之别。”吴其进告诉记者,采用工厂化栽培后,食用菌的生产环境可以恒温恒湿,生产不再受到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新鲜的食用菌。“传统栽培的菇类1年只有冬天一个产季,产量最多10吨,而工厂化生产365天都不受气候影响,现在公司每年可以生产茶树菇、海鲜菇、杏鲍菇等食用菌2000吨,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倍。”吴其进说,现在公司出产的“百山祖”有机食用菌不但在省内赫赫有名,还出口到欧洲、澳洲、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区五园”闪亮莲都大地
  百兴公司的发展轨迹是莲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7月莲都区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点以来,莲都区围绕农业“两区”建设开始了一条生态、高效、特色的现代农业探索之路。
  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在调研时,要求“两区”建设要做好“建基地、树龙头、抓配套、重品牌”这“四篇文章”。按照这一要求,2010年,《莲都区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正式出台,一个总面积达到37800亩的综合区,被划分为绿色蔬菜主导产业区、食用菌主导产业区、稻菜轮作区和特色水果精品园、中药材精品园、水生蔬菜精品园、蛋鸡精品园、生猪生态养殖园这样一个“三区五园”产业带。同时,莲都还结合标准农田分布情况,规划建设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如果说科学规划为莲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描绘了蓝图,那么,政策、资金、科技等一系列保障机制就是当地强化园区建设的助推力。
  为加强领导,莲都区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对“两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市场主导”的工作格局,形成全区一盘棋、区镇互动、部门联动的园区建设机制。
  同时,莲都区还在土地流转、设施农业改造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为了调动流出主体、村集体、流入主体三方的积极性,莲都区改变了原来只对土地流出主体奖励的激励方式,分别对农户、村集体、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奖励,并提高了奖励标准。同时,还出台了针对钢管大棚等设施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截至目前,仅钢管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一项,莲都区就已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
  为提高科技应用率,莲都区以“科技入户”工作为平台,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为农业“两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今年我区组织16位首席农技专家分别联系了‘两区’内的16家重点农业经营业主,为其答疑解惑。”莲都区农业局局长潘金发说,现在,综合区已引进了12项新技术、34个新品种,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良种覆盖达10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通过两年多努力,莲都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展现出了蓬勃的活力:绿色蔬菜主导产业区绿意盎然;食用菌主导产业区内的现代化生产如火如荼;蛋鸡精品园已形成存栏7万只的规模……
现代农业先行区呼之欲出
  “莲都区发展农业要看准农业当前形势,融入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走科技化、品牌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同时要多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毛子荣对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可喜的是,在莲都大地上,毛子荣的设想正在变为现实。
  在莲都高溪乡山根村内,一个占地130亩,总投资为4199万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我省高水平的铁皮石斛扩繁和种植基地。
  据悉,这个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是莲都区中药材精品园的主要项目。两年后,这里将建成集工厂化种植、组培脱毒育苗、标准化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式中药材生产基地。到2015年,基地将实现全年采铁皮石斛鲜品33000公斤,年收入达3300万元。“我们将依托综合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和农业产业优势,通过重点培育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综合区的‘高、新、特、优’,进而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先行区、先进农业科技应用示范区、循环农业样板区以及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区。”潘金发说。
  据了解,今年,莲都区将围绕“设施完善、科技领先、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生态高效”的要求,继续全面推进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三区五园”项目建设,在续建绿色蔬菜主导产业区、食用菌主导产业区、蛋鸡精品园的基础上,新建中药材精品园、工厂化育苗中心。将完善基础设施,统筹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参与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内每个集中连片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棚基地主干道予以硬化、配套节水微滴灌系统;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建立新型农技推广组织,增强设施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努力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格局;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区财政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财政扶持;完善和调整园区建设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优化金融服务,简化手续,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争在设施栽培、加工、保鲜、储运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全区乃至丽水全市农业生产提供技术示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