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浙西明珠”之美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柯城区按照注重三个结合的思路,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加强了柯城区城郊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2010年7月,柯城区城郊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如今,柯城区已启动了1个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精品园区和两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其中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石室生猪产业示范区、石梁柑橘产业示范区、鲟鱼产业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4个精品园(七里高山蔬菜精品园、姜家山蔬菜精品园、沟溪蔬菜精品园、沟溪五十都生态油茶精品园)、2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石室乡桩底盘龙畈、万田乡余家山头畈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市级验收。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鲟鱼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连栋大棚和全市最大的玻璃温室。通过加强柑橘出口基地建设,2011年柯城区直接和间接出口柑橘鲜果7.5万吨,拉动全区柑橘平均收购价提高,促进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
抓手一:与柑橘产业转型提升相结合
柑橘是柯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区柑橘面积20万亩,常年产量30余万吨。近年来,柑橘受市场、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极不稳定,要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为此,柯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结合省市提出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抓品质提升,积极推进柑橘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柑橘出口基地5万亩。2011年柯城区完成柑橘品质提升面积7.8万亩,注册登记出境果园27个,面积2.88万亩。2011年全国柑橘遇到了市场低谷年,柯城区椪柑销售期间,认真分析市场形势,采取有序销售策略,积极扶持柑橘出口,扩大柑橘加工。2011年柑橘总产量25万吨,柑橘平均售价0.98元/公斤,实现柑橘精品销售0.5万吨、加工消耗鲜果5.7万吨、出口销售7.5万吨的目标,柑橘销售产值达6.11亿元。另一方面抓转型升级,计划用5年时间,淘汰低产、低质、低效的“三低”橘园5万亩,努力将“三低”橘园改造成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已淘汰“三低”橘园2.1万亩,实施退橘改种面积1.2万亩。其中退橘种粮面积2200亩,退橘种菜2300亩,改种葡萄1050亩,猕猴桃1600亩,套种其它经济作物4850余亩。
抓手二:与废弃园地开发相结合
针对柯城区拥有低效园地、低丘缓坡面积6万多亩这一实际,结合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有关鼓励土地整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垦造耕地以及在省内通过委托造地等形式调剂用地指标等政策,柯城区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废弃园地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废弃园地改造,不但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更多的立地空间,发展设施农业,还把土地开发整治获取的指标有偿调剂收益,按照“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原则,专项用于“三农”的投入,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有效地解决了欠发达地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难的问题。2011年全区立项实施项目55个,面积2.87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4个,500—1000亩的8个。同时,园区内标准农田全部列入地力提升工程。全区累计启动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15055亩,其中2010年启动建设10020亩:石室乡3176亩、花园街道712亩、万田乡5356亩、沟溪乡775亩。2011年启动建设面积5035亩:万田乡3001亩,石室乡259亩,九华乡259亩,姜家山乡1514亩。已发放农户冬绿肥种子30878公斤,种植冬绿肥12875亩次,实施秸秆还田19500亩次、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12000亩次、施用农家肥7500亩次;通过强化耕作方式,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累计实施5500亩;利用生石灰对酸化土壤进行调整6800亩、配方肥应用30300亩。
抓手三: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
2011年柯城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1092万元。按照“规划融合,要素整合”的发展思路,截至去年,柯城区建成了农业“两区”沟渠16.9万米,修建机耕路11.8万米;设施大棚80.5万平方米,其中玻璃温室大棚4160平方米,连栋大棚15.2万平方米,微滴灌和肥水一体化设施面积5137亩,蓄水池1.4万立方米;发展设施蔬菜种植650亩,设施葡萄、猕猴桃等小水果2100亩。累计完成投入3.32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农业综合园区设施农业、土地流转、转型提升、品牌建设等配套资金2400多万元;综合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 韩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