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土地流转,是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近年来,德清县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放开投资权”的思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创新土地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多项举措,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夯实了“两区”建设基础。
除了在农业扶持政策中,明确规定对土地流转者进行补助外,德清还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户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土地经营权出租、转包等,年终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分红。武康镇五四村入股农户达407户,入股面积1817亩,土地流转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招投标制。钟管镇沈家墩村每年对村里涉及7个村民小组、185户人家的210亩耕地进行了承包经营权公开招投标,有12个大户中标,按照耕地质量和地段,年租金最低的地块为500元,最高的地块为720元,实现了由市场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的目的。三是建立“定量不定位、定权不定地”的机制。在土地质量一致的、按人口均分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确保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的数量,但不确定耕地位置;确保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带来的收益,但不确定具体地块。
截至目前,在德清县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中,土地流转比例已达到80%,其中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内流转比例达到85%,莫干山现代农业综合区达到86%。
长兴:创新经营管理 提升“两区”水平
长兴县洪桥河蟹养殖主导产业示范区地处太湖南岸,实施面积1800亩,目前该示范区已完成投资541.9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17%,已通过省级验收。
在土地流转上,示范区由村经济合作社牵头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园区内农户承包土地以每亩为一股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把土地流转给洪桥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公司投资运作后的盈利分红;在园区经营上,农业开发公司把示范区基本建成后,以每年每亩800元(其中池塘承包金600元、设施租赁费200元)的价格转包给洪桥漾荡河蟹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由合作社社员对示范区的养殖塘进行分户承包,实行统一养殖技术标准和统一品牌销售;在园区管理上,农业开发公司是园区运行维护管理的主体,公司通过收取承包金中的设施租赁费、上级对园区的运行补助和自筹资金,建立园区运行维护管理资金,用于对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标准鱼塘的维护和提升,确保建成后的示范区保持高标准和高水平。
该示范区的运营管理模式在实现了农民、公司和合作社“三赢”的同时,解决了园区建成后管理及投入上的难题,成为了长兴县“两区”建设的样板。
安吉:园区建成景区 拓展农业空间
溪龙安吉白茶主导产业示范区位于中国白茶第一乡——安吉溪龙乡,现已建成观光精品茶园8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4000亩)。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该示范区非常重视茶文化建设和休闲旅游功能拓展。示范区以现有白茶园区为核心,将园区打造成为生态茶园示范区;整合园区现有特色文化及自然资源,将园区打造成为白茶观光休闲区;以白茶园区为主体,拓展休闲旅游功能,先后建成了白茶街、白茶主题公园、白茶文化广场、白茶观光台、茶文化长廊、白茶书画院、仙子商务会所等一批休闲观光购物设施,并建立游客白茶自采茶园、制茶体验区,培植了一批白茶手工炒制示范观摩户。为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2011年,示范区还建成了白茶影视基地,白茶产业资源正进一步转化为当地的休闲产业发展优势。
“乡镇一张图、全县一幅画、构筑大景区。”这是安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宏伟目标,他们主动把“两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到2015年,除了建成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外,安吉还将建成2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吴兴:完善产业体系 促进粮食生产
近年来,吴兴区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创新合作共赢利益分配机制,积极依托浙江大学、中储粮湖州直属库、农业龙头企业、粮油植保合作社、银行等单位建立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在粮食生产中开展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管理、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信贷支持等“六统一”服务,为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组建了由浙大教授为特聘专家、9名区镇农技人员和35户种粮科技大户组成的粮食产业联盟,对粮食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化应用,以及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服务。二是区政府与中储粮湖州直属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具体由中储粮湖州直属库与湖州野田米业有限公司签订直接的粮油订单生产收购合同。野田米业上联农技推广联盟和中储粮,下带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中接市供销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进行统一品种种植布局、统一农资配送供应、统一保护价收购加工、统一品牌营销。三是争取多方支持。吴兴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湖州市供销社合作,所需农药、化肥、薄膜等农资由市供销社赊欠给专业合作社,2011年赊欠款达57万元;野田米业有限公司与湖州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和市交通银行合作,贷款500万元,用于购买水稻新品种、增加烘干等机械设备等,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目前,吴兴区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43万亩。
南浔:狠抓服务质量 推进“两区”建设
近年来,南浔区把“两区”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规划、机制、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集中力量予以推进,“两区”建设成效初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36万亩;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9个。
南浔区狠抓服务前置工作,有力推进了“两区”建设进程,增强了“两区”带动效应。一是科技服务前置。围绕粮油、蚕桑、水产、瓜果蔬菜、家禽、湖羊等主导产业,组建了10个“1+1+N”的新型农技推广联盟。目前,全区已有30个园区与浙大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关系,先后引进农业新技术10项,新品种7个。在推广生态循环模式和节约型、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同时,探索形成了“鱼—塘泥—桑、果、作物”、“蚕—桑枝条—食用菌”等新型种养模式。二是社会化服务前置。一方面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履行好“三位一体”基本服务职能,确保每一园区都有农技人员联系,指导推进“两区”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强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开展统一的农资供应、统防统治、育供苗、农机作业等服务,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90家,其中市级示范社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