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第六产业示范区脱颖而出

  •   □特约记者 章建涛
    要把“两区”建设作为发展第六产业的绝佳载体,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第六产业示范区,为农业和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这是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建民2011年在该市“两区”建设现场会上强调的。
      自201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两区”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来,绍兴市提出要把“两区”建设成为粮食生产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生态休闲观光和第六产业示范区,重抓产业立园区、投入建园区、科技兴园区、示范促园区、创新活园区、合力建园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9.03万亩;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1个。“两区”正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改变着古越大地的面貌。
    名词解释
      第六产业是日本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目前已成为日本农业的发展方式乃至新型农业的代名词。它指的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按行业分类,农林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则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等为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所以称为第六产业。
    做实一产:强基础 保供给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两区”丰产高产的保障和前提。近年来,绍兴市着力推进“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该市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新建机耕路159.7公里、泵站198个、排灌渠102.1公里、下田坡1292处;在各类农业园区新增灌排水沟渠229.2公里,主次干路837公里,各类大棚6.3万亩,喷滴灌1.9万亩,建畜禽舍28.3万平方米。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出现了优质优价、产销两旺的可喜态势。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0.2亿元,同比增长3.9%;农业增加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61元,同比增长16.2%。
      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首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010、2011年分别以759.5公斤、869.3公斤的平均亩产创造了单季晚稻百亩示范方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
      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绍兴绿源南美白对虾主导产业示范区,通过采用高标准大棚设施养殖,推广虾鳖混养技术,平均亩产达1200公斤,亩均获利3.5万元。
      越城区兴隆南美白对虾特色精品园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406亩池塘的标准化改造。相比传统养殖,标准化养殖可使亩均产值增加1500元。尤其是大棚设施养殖,传统养殖每年只能养一茬南美白对虾,而大棚温室养殖却能做到一年两茬。由于上市时间正好和传统养殖的对虾错开,售价要比传统养殖的高80%左右。
    做强二产:伸产业 促增收
      推进“两区”建设,既为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又为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搭建了平台。两年多来,绍兴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其中70%流向“两区”。“两区”也成为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新阵地,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前景好的农业项目纷纷落户,2011年全市共实施单体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升级投资项目181个,实际完成投资8.75亿元,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个,实到外资2983万美元。
      2011年12月29日,滨海新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首批6个现代农业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3.4亿元,计划承包(租赁)用地约1万亩,包括科普观光农业园、生态农庄、循环农业科技园、蔬菜产业示范区改扩建项目和温室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项目。
      新昌荣越蓝莓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蓝莓种植面积2200多亩,2011年鲜果产量达10余万公斤,亩均收益在1万元以上。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合作社加大投入,发展蓝莓精深加工,投资3600万元,新建一条年加工能力为2万吨的蓝莓果汁饮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4亿元。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计划在嵊州投资1亿元,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肉鸡养殖。目前,在建和在养的养殖户46户,共计投放苗鸡8万余只,实现销售收入126万元,户均盈利2.6万元左右。
    做活三产:拓功能 促融合
      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仅靠上游投资和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培育能够释放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增值的产品,形成贯通种养、加工、营销和物流的大产业链条。绍兴市坚持以一产为主,合理配套布局农产品流通、休闲观光等产业,拓展农业功能,促进生态循环、产业融合和要素集聚。据统计,该市在已批准创建的综合园区内,共有31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2011年实现产值13亿元。
      2011年,绍兴市共启动创建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3个示范区、3家示范企业、23个示范项目。如诸暨永宁弟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年饲养2万头的规模养猪场,配套总池容1000立方米的沼气净化池和2000亩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的种植业基地,建立了猪-沼-农(渔)生态循环体系。
      浙江茂阳农发集团在诸暨店口生猪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年出栏2.8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在浬浦、牌头等地新建设施蔬菜基地800余亩。在抓好种养殖业的同时,建设浙江省首家乡镇四星级农贸市场茂阳·绿园农贸市场,有效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此外,还在诸暨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内建设占地32亩,总投资8000多万的茂阳农产品配送中心,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从基地到企业、从种子到筷子的跨越,形成贯通种养、加工和营销的产业链条,成为“第六产业”实践的先行者。
      上虞市创意策划的“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将散落在虞舜大地的各类农业特色园区串联起来,通过举办系列大型生态旅游、鲜果采摘节会活动,使四季仙果走进更多游人的视线。如盖北葡萄主导产业示范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按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成了野藤葡萄公园,推出野藤葡萄采摘游、自驾游路线,形成了集采摘、品尝、赏景、农家乐为一体的葡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2011年,到葡萄公园观光的游客突破26万人次。
      目前“四季仙果之旅”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在上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现在,每逢采摘季节,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四季仙果之旅”在满足了人们休闲体验的同时,更有效推动了农业转型、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综合效应不断放大。“小水果”引领“大旅游”,被许多专家称为休闲旅游的“上虞模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