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看农业 潮涌浙江

“两区”

  •   5月的浙江,风和日丽。广阔田野上,农业“两区”格外闪亮。
      2012年5月24日,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将在湖州召开,这是我省第三年就“两区”建设召开现场会,也是深入推进“两区”建设的一次再动员。
      2010年,浙江农业跨越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浙江立足省情,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集聚优势资源,走上了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启动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将“两区”作为农业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区,从而努力实现保供给、保稳定、保安全、保增收的目标。
      在全省上下的高度重视下,农业“两区”潮涌浙江,从“搞规划、抓试点、探路子”向“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深化,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省上下齐心,建好平台,狠抓落实,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层次迅速提升,特色产业带、产业区块加速形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初显。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累计新建大棚18.4万亩,新建喷滴灌设施29.7万亩。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整合资金向“两区”倾斜,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推进“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两区”生产经营水平快速提高,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两区”示范推广。全省累计投入“两区”资金已达109.64亿元,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2135家。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积极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参与“两区”建设,增强了建设活力和后劲。
      截至今年4月底,我省已公布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137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39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921个,已有15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7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考核认定,一批综合区已成园成型。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315个,面积245.79万亩。去年,全省粮食增产,早稻单产居全国最高,晚稻单产创历史新高,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比上年增15.9%,“两区”建设功不可没。
      今年,是农业“两区”建设的“深化年”,“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将成为建设主旋律,一个以“两区”为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为面、特色优势农产品集聚区为线并相互结合的浙江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值得期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