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创意改变农业

  □本报记者 金 茹 文/摄
  纵然是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创意仍不失为一个时髦的词,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个词似乎是前沿、时尚的代名词,总和艺术、家居联系在一起。但刚刚在浙江天台结束的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东分赛现场,这个颇为时尚的产业成功实现了与农业的完美结合,融会贯通在一起。
创意让农业“点土成金”
  废弃的棕叶编成恐龙、草蜢,茭白叶成了迎春花饰;普通的五谷杂粮,堆砌成了亭台楼阁;米面材料,捏出了色彩艳丽、可爱热闹的哪吒等卡通人物……在大赛现场,记者看到,这些人们随处可见甚至当废料弃之的物品,进入创意的海洋,便都成了出得厅堂的新奇特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创意犹如一根魔术棒,指到哪里,哪里的石头就化成了金。西瓜是夏天最普通的水果,人们食瓜瓤,弃瓜皮,但在平湖文化馆李周杰的手里,西瓜皮却成了精致的宫灯。人来人往中,李周杰气定神闲地开始了现场雕刻,一个小时后,一个飞龙走凤惟妙惟肖的西瓜宫灯呈现在了众人面前。李周杰说,如果挖去瓜瓤,点上蜡烛,让碧绿的瓜色透出柔和、嫩黄的微光,那份奇趣,怎一个“妙”字了得。
  创意不仅让呆滞的物品灵气突现,还打破常规扩充了空间。阳台菜园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有限的阳台面积也使得菜园布局十分受限。这次大赛中,江苏展区南京蔬菜研究所推出的“易盆栽”一亮相,就立刻引起了关注。这个由三个椎型花盆搭建而起的三层立体架,巧妙地交错摆放,便形成了12个迷你花盆,毛毛菜、油菜、苦苣等蔬菜各居其所,活脱脱一个生长中的蔬菜大拼盘。工作人员介绍,“易盆栽”的成本仅200元左右,却能让大家享到眼福、口福和幸福。
  产品有创意,包装也不甘落后。会展上,奉化天源有机食品公司的番薯包装袋特别亮眼,这个突破传统设计,用色跳跃大胆,卡通形象有趣但又不失“土”味的包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农家淳朴、实在的气息。天源公司有关人员坦言,天源番薯从2008年开始畅销至今,其既有乡土味又有文化味的包装功不可没。
小创意引发大效应
  小创意引发的是大效应,如今天台人已深深领会到了这一点。葫芦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产品,十元钱能买好几个,但如今在天台,它俨然成了创意农业的代表。
  天台县农业局局长谢旅志采用圆雕范模工艺模式开发的艺术葫芦,自然生长成了济公、寿星、圣诞老人等各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富艺术性与欣赏性,每个售价高达上千元仍供不应求。“成型即结缘,无缘难成型”。目前当地农民种植艺术葫芦一亩地放500株苗,只有10%的成品率,农民直说:“种种都来不及”。
  说到竹制品,人们总是想到藤椅、书架等家居用品,但在江西小伙子冯绪泉的手里,竹木成了键盘、鼠标、音响,由于结构比塑料紧密安全,竹制键盘不仅敲击声小,还能天然恒温、避免静电,延长使用寿命。
  如今冯绪泉的公司已有两条生产线,全年可产180万套竹键盘,产品销往美国、韩国、土耳其等地。
  在本次大赛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研制的微型植物挂件,可谓“名利双收”。在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高不过5厘米的小巧器皿中,用营养液种上小植物,能存活半年以上,挂在手机、钥匙上特别招人喜欢。“我们是活景饰品,非常有生命力。”学院老师告诉记者,挂件半天卖出了80多瓶,特别是种着玫瑰花的,早被抢购一空,样品也被人预订,“现在就业形势艰难,有了这个创意产品,学校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公司产业化生产。”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创意是水,还需种子、阳光和土壤
  曾有专家表示,创意只是水,还需要优良种子、充足阳光和肥沃土壤,才能完全发挥作用,即要有好的产品、政府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
  所幸的是,浙江农业在这方面一直有好的“土壤”,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省农业厅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已拥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点1994个,实现旅游及园区农业总产值107亿元。
  在这样的好基础上,创意显然有了用武之地。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淳牌有机鱼早就名扬四方,巨网捕鱼也成了当地的一大旅游热点。去年,公司又趁热打铁成立淳鱼文化中心,开创了一门新的艺术——鱼拓,即直接在鱼体上涂上颜色,再覆纸按压而成。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上千幅高水准的鱼拓作品,深受外国友人喜爱。公司副总经理余建明告诉记者,现在千岛湖围绕鱼就能做出四大文章,放鱼、捕鱼、拓鱼和吃鱼,可谓吃光用尽每条鱼。“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耕活动、农副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空间。”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加大对创意农业的支持,加强农时节庆的宣传和创意农产品开发,拓展和弘扬农业生态、文化等功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