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陆地面积只占全国的百分之一,而这百分之一的土地又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农业发展空间可谓狭小之极。但是,看看浙江在农业生产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你不得不惊叹浙江土地的惊人承载力: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杨梅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柑橘单位面积产量全国第一;鲜香菇出口额全国第一……更为难得的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全国领先的浙江,始终花大力气狠抓粮食生产,2011年全省早稻平均亩产达407公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播种面积1881.2万亩,总产量达781.6万吨。
纵观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发展,不难发现,不论是粮食等战略产业,还是茶叶、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抑或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浙江人始终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从未改变。
“高效生态”接过“效益农业”大旗
效益农业的发展,让浙江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但是,由于过分追求效益,一些地方出现了滥施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膨大剂和催熟剂等情况,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如何把效益农业的道路走得更好?浙江果断提出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以高效、生态为目标,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形成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
面对新的发展思路,浙江农业及时调整了发展方式,生态环保的理念被大量运用到农业生产中。2006年,浙江首次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集聚为特色的四大产业带和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划分和建设,并从生态和市场的角度,对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产业提出了方向性指导原则,农业系统职能也完成了从原来的单纯抓生产到在抓生产的同时,服务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转变。
于是,一大批沼气池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畜禽养殖场里,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周边农户提供燃料和肥料;一大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落户浙江;各种减量型、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农业模式被创造和推广,在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也在不断提升。
资源小省向“强省”、“大省”稳步迈进
2010年3月上旬的大范围降雪和强降温天气,给浙江春茶生产带来严重打击,全省春茶总产量比上年减产近15%。但与产量下降相反的是,当年春茶总产值和名优茶总产值却分别增长了4.1%和3.8%。省农业厅专家表示,茶叶减产却增收的原因,一是取决于近年来茶农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生茶,浙江绿茶的品质有了大幅提升;二是得益于浙江绿茶名声在外,品牌增值,产品附价值高。
这是浙江倾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生动实践。根据这个目标,品质、品牌、特色等名词在浙江大地上被频繁提及。
从2010年开始,浙江对农民建造钢管大棚实行补助,单栋钢架大棚每平方米补贴3-5元,连栋钢架大棚每平方米补贴20-25元,经济欠发达地区补贴标准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大棚内生产的香菇大小均匀,色泽光亮,品质明显优于露天生产,价格也高出不少。”松阳县叶村乡河头村农民毛春福去年刚搭建了几个钢架大棚,有了政府补贴,他每亩大棚投入从近万元下降到3000元左右。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大棚等农业设施有效提高了浙江农产品的内在品质,而众多农业知名品牌的出现,则大大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临海橘农无疑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从2002年注册“涌泉蜜橘”证明商标以来,临海柑橘的发展势不可挡。每公斤1.6元,是临海市柑橘上世纪末的价格;每公斤50元,是临海柑橘去年参加省农博会时的价格。上世纪末,临海的橘农们还在苦寻销路;近几年,橘子还长在树上就找好了“婆家”。
据统计,目前我省已有常山胡柚、安吉白茶、临安山核桃、舟山大黄鱼等68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稳居全国第一。
农业产业向宽广纵深方向延伸
随着高效生态农业的稳步发展,浙江人逐渐意识到,靠提高土地产出来提高农业效益的空间已经逐渐变小,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使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就必须丰富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一只甲鱼,除了当做美味菜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浙江中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有水的回答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还可以加工成甲鱼肽蛋白粉、甲鱼胶囊、甲鱼钙、甲鱼油等众多产品,涉及医学、美容、保健等多个领域。”“中得”是浙江农产品加工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活跃在各条农业产业链中间,有效调节了市场,稳定了初级农产品价格,保障了农民权益。“吃农家饭菜、赏农业风景、品农业文化”的休闲观光农业是浙江跨产业发展农业的又一尝试。从2006年省农业厅制定《关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开始,几年来,我省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各类休闲农业区点达到1680个,总面积达到157.6万亩,旅游及园区农业生产总产值达88.6亿元。
从初级农产品收获,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乃至卖田园风光、卖农耕文化,浙江的农业产业正在不断往宽广纵深方向健康发展。